[发明专利]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3861.3 | 申请日: | 201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本间雅登;藤冈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A45C5/00;G06F1/16;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李照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 ||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1),具备底盖(2)、顶盖(4)、以及配置在由底盖(2)和顶盖(4)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3),加固构件(3)具有平面部(31)、在平面部(31)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立壁部(32)、和从立壁部(32)的周缘部起延伸的接合部(33),加固构件(3)的接合部(33)与底盖(2)接合,接合部(33)的面积在10~100cm2的范围内,加固构件(3)的高度的最大值在3~30mm的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电子设备部件的壳体(电子设备壳体)、公文包、手提 箱等的壳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电子设备的薄型化和轻量化、便携性的提高、防止电子 设备内部的部件破损,对壳体提出高刚性化的要求。详细而言,在单手握 持电子设备并用另一只手操作时、电子设备的搬运时、监视器等的开闭时, 会受到不平衡的载荷,因此扭转方向的力会作用于壳体。另外,在搬运时 不慎摔落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同样扭转方向的力会作用于壳体。因此,需 求壳体具有高的抗扭刚性(torsional rigidity)。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一直以来提出许多用于提高壳体刚性的技术。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提高电气设备的外壳结构刚性的发 明,该结构包含具有上下段的电气设备安装面的树脂制下部盒、和具有与 上段的电气设备安装面重叠的正面壁的上部盒。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通 过将电子设备的壳体设为两枚板片的表面选择性地粘贴接合的结构,从而 提高电子设备的壳体刚性的发明。专利文献3记载了一种通过使形成于第 1壳体内表面的拱肋的顶端与第2壳体的内表面抵接,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壳体刚性的发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5028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88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28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中,树脂制下部盒的上段的电气设备安 装面与上部盒的正面壁通过压接而接合。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 明,无法提供具有市场所需求的大的抗扭刚性、且便携性优异的壳体。
另外,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中,将内板片与外板片的整个面接合, 通过拉伸成型形成热管流路,提高冷却能力。但是,在通过拉伸成型而形 成的热管流路中,由于板片的厚度变薄,无法满足壳体所需求的抗扭刚性。 另外,在外板片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内板片,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难以称得 上是有效提高刚性的方法。
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发明中,仅肋拱的顶端与壳体的内表面接触。 因此,根据专利文献3记载的发明,在由于壳体受到较大载荷而发生扭曲 的情况下,肋拱的顶端相对于壳体的内表面相对较滑,从而只能抑制一定 程度大小的扭曲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以往用于提高壳体刚性的技术,无法在实现薄型化和 轻量化的同时赋予壳体较高的抗扭刚性。因此,期待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 型化和轻量化并且赋予壳体较高的抗扭刚性的技术。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 和轻量化并且提高抗扭刚性的壳体,特别是内置电子设备部件的电子设备 壳体。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涉及的壳体,具有底盖、顶盖、以及配置于由 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划分出的空间内的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具有平面 部、在所述平面部的周缘部立起设置的立壁部、和从所述立壁部的周缘部 起延伸的接合部,或者,所述加固构件具有曲面部、和从所述曲面部的周 缘部起延伸的接合部,所述加固构件的接合部与所述底盖或所述顶盖接合, 所述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的面积在10~100cm2的范围内,所述加 固构件的高度的最大值在3~30mm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3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桥梁施工用物料提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石场废弃渣土资源化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