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视式窗内空调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3665.6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7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劳伦斯·张;舍洛蒙·帕特里克·多布拉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谷歌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7 | 分类号: | F24F1/027;E06B7/02;F24F5/00;F24F7/00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宝泉;周亚荣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视 式窗内 空调 单元 | ||
详述了空调单元的各种实施例。这样的空调单元可以使用被布置在空调单元的室内和室外部分二者上的多个通风室。可以存在允许在所述第一通风室与所述第二通风室之间的通过所述空调单元的无阻挡视野的直通单元窗。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9月29日提交的题为“See-Through In-Window AirConditioner Unit”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280,163和于2016年9月29日提交的题为“Integrated Heat Pump and Thermoelectric Cooling with a Bladeless Fan”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280,205的优先权,其二者要求于2015年10月2日提交的美国申请序列号62/236,258的权益。这些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常规窗内空调倾向于大声(常常在50-60dB范围内)、大并且重。将这样的空调安装在窗内可能由于其重量和体积而困难。一旦被安装,空调阻挡通过由空调占用的窗的部分的可见性。当由空调占用时,窗还可以是否则无功能的;即,当空调被安装时,可能是不可能为新鲜空气安全地开窗。而且,空调通常被制造标准大小并且在一或两侧具有可扩展的隔离物以允许空调横向地填充通过开窗所创建的空间以容纳空调。这样的隔离物通常是不佳的绝缘体,这允许热量进入正由空调冷却的房间。进一步地,常规窗内空调倾向于专门地依赖于使用制冷剂、压缩机和膨胀阀的制冷循环。这样的布置在某些温度环境中可能不是高效的。
发明内容
呈现了空调窗的各种实施例。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壳体。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与壳体附接的第一通风室。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与壳体附接的第二通风室。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与壳体附接的直通单元窗。直通单元窗可以允许在第一通风室与第二通风室之间的通过空调窗单元的无阻挡视野。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冷却元件诸如环路蒸发器,其穿过第一通风室和第二通风室。
这样的空调单元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引起和/或导致气流通过第一通风室和第二通风室的至少部分的第一无叶风扇。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与壳体附接的第三通风室。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与壳体附接的第四通风室。第一通风室和第二通风室可以被定位在直通单元窗的内侧。第三通风室和第四通风室可以被定位在直通单元窗的外侧。直通单元窗还可以允许在第三通风室与第四通风室之间的通过空调窗单元的无阻挡视野。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第二无叶风扇,其中,第二无叶风扇引起和/或导致气流通过第三通风室和第四通风室。通过第三通风室和第四通风室的气流可以与通过第一通风室和第二通风室的气流隔离。第一无叶风扇和第二无叶风扇可以包括与第一隐藏旋转叶片组件和第二隐藏旋转叶片组件机械地耦合的单个电机。无叶风扇的单个电机可以与壳体一起被安装在直通单元窗的外侧。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热泵。热泵可以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热泵可以被安置在壳体内并且蒸发器和压缩机与冷却元件热力学耦合。恒温器可以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其控制热泵的操作。空调窗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机载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接口。激活热泵的指令可以经由无线通信接口接收并且由一个或多个机载处理器处理。直通单元窗可以可移动以创建通过空调窗单元的线性通道以允许气流通过线性通道。壳体可以被包含作为永久地建筑物安装的窗的一部分。直通单元窗包括双窗格绝缘玻璃。空调窗可以包括与冷却元件连接的回路冷凝器,其中,直通单元窗帮助将冷却元件与回路冷凝器热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谷歌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谷歌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36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蓄电池
- 下一篇:浏览器认证挑战和响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