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防或治疗与牙本质小管相关的症状或疾病的制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80051829.1 | 申请日: | 2016-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4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彬;林弘萍;叶威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凯瑟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3/14 | 分类号: | A61K33/14;A61K33/42;A61P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防 治疗 牙本质 相关 症状 疾病 制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口腔牙齿的非水性制剂,其包括金属离子源及磷酸根离子源。该金属离子选自碱土金属、Zn、Zr或其组合,且该制剂中该金属离子与该磷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介于约0.01与约1.0之间。该非水性制剂可提供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口腔牙齿的制剂,尤其涉及用于预防及治疗与牙本质小管相关的疾病或症状的制剂。
背景技术
牙本质,亦称“牙质”,是构建牙齿基质的组织,且位于牙釉质与牙髓质之间。牙本质由70%的无机物质、20%的有机物质及10%的水构成。牙本质的硬度低于牙釉质,但高于齿垩质。贯穿牙本质的牙本质小管从牙髓表面朝向牙釉质呈放射状排列。牙本质小管于接近牙髓的末端处较粗,越向表面越细,沿途并分出许多侧支。
常见的牙本质相关疾病或症状会造成疼痛,包括龋齿、牙齿磨损、牙釉质流失及牙本质过敏等。
牙本质过敏有时称为“牙齿过敏”及“过敏性牙本质”。目前,业已研发出多种用于缓解牙本质过敏的多种类型的产物或方法。但迄今为止,这些产物或方法无一可提供快速且长期的缓解效果。
通常,用于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方法可落入下述两个类别:(1)化学性减敏方法;以及(2)物理性减敏方法。
关于化学性减敏方法,早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以抑制发炎。但这些方法是无效的。再者,亦被归类为化学性减敏方法的蛋白质沉淀是使用化学药剂将牙本质小管内的蛋白质凝固并变性。举例而言,使用含有硝酸银、苯酚、甲醛或氯化锶的制剂令胶原蛋白变性,并随后形成阻断牙本质小管的开口的沉淀物。但是,此制剂刺激牙髓及牙龈,且复发率极高。再者,硝酸银会将牙齿永久性染成黑色。
此外,化学性减敏方法亦包括麻痹牙髓神经的治疗方法。举例而言,一些可商购的去敏感牙膏使用硝酸钾来抑制牙髓神经的激发。但是,临床案例业已显示,直至持续使用去敏感牙膏两周之后,患者的疼痛才得以舒缓,且治疗效果仅能持续几个月。换言之,令牙髓神经麻痹的方法不能提供快速且长期的治疗效果。另外,长期使用硝酸钾会导致与牙髓神经麻痹相关的病症。
另一方面,关于物理性减敏方法,举例而言,使用牙本质小管密封剂直接密封牙本质小管的开口。该密封剂包括,举例而言,树脂、玻璃离子体黏合剂(glass ionomercement)等。举例而言,Jensen等人(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linical techniquesfor treatment of root surface hypersensitivity,Gen.Dent.35:128-132)提议一种使用树脂型牙本质结合剂直接密封牙本质小管开口的方法。尽管此方法可立即缓解由牙本质过敏所造成的疼痛,但并不能提供长期的治疗效果。更具体而言,临床案例业已显示,经治疗6个月后,该树脂型结合剂显著地从牙齿表面脱落。就玻璃离子体黏合剂而言,Low等人(The treatment of hypersensitive cervical abrasion cavities using ASAPcement,J.Oral Rehabil.8(1):81-9)于1981年使用玻璃离子体黏合剂来治疗牙本质过敏。尽管玻璃离子体黏合剂可提供治疗效果,但这类材料将因经常性的刷牙而被移除。再者,Hansen等人(Dentin hypersensitivity treated with a fluoride-containing varnishor a light-curd glass ionomer liner,Scand.J.Dent.Res.100(6):305-9)使用经树脂增强的玻璃离子体黏合剂来治疗牙本质过敏,但仍未达成长期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业已报导于牙釉质上形成沉淀物可修复牙釉质。即便如此,这些沉淀物仅可形成于牙齿表面,并因此容易从牙齿表面脱落。
据此,提供快速且有效缓解与牙本质小管相关的症状及疾病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凯瑟世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圣凯瑟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18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