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1206.4 | 申请日: | 2016-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3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岛田大树;羽根亮一;新鹫广司;井上真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4H1/736 | 分类号: | D04H1/736;D04H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纺布 制造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的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其是利用矩形喷射器将从喷丝头排出的连续纤维组进行细化拉伸并以无纺布状捕集的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矩形喷射器的喷射口部分具有在喷射口的长边方向上连续并相对的一对狭缝宽度规定部,狭缝宽度规定部中的至少一者为由在喷射口的长边方向上连续的整体物形成的狭缝宽度规定部件,在狭缝宽度规定部件的长边方向上配置有多个使狭缝宽度规定部件微量变形的微量变形构件,测定先前所捕集的无纺布在宽度方向上的单位面积重量分布,基于其测定值利用微量变形构件来使狭缝宽度规定部件部分地微量变形,利用该微量变形使得喷射口的狭缝宽度部分地变动,从而进行单位面积重量分布的调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均匀性优异的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涉及能够实现利用该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上述纺粘无纺布的纺粘无纺布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纺粘无纺布正在被广泛地用于卫生材料、过滤器、土木材料、建筑材料、农业材料、车辆材料及生活材料等用途中,但任一用途中所要求特性均逐年向更高的水平变化,逐渐要求更高的品质。另外,目前为止已使用了抄纸无纺布、薄膜(film)等,但近年来,适用范围已扩展至更精密的领域,对纺粘无纺布要求更高的均匀性。
另一方面,制造纺粘无纺布时所要求的一个特征是高生产率,所述高生产率是基于利用从作为原料的树脂至纤维、进一步至无纺布的连续工艺进行制造而实现的。然而,通常而言,若增大纺粘无纺布的制布速度,则单位面积重量不均也会恶化等,存在生产率与均匀性成反比的倾向,在纺粘无纺布的制造中,如何同时实现生产率和均匀性是重要课题。
目前为止,作为这样的在维持高生产率的同时提高纺粘无纺布的均匀性的方法,提出了以亮度标准偏差δ表示的单位面积重量不均为2.8以下的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使连续纤维组从相对设置的刀状施加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通过,然后利用吸气装置以高速进行牵引(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出于得到长丝的分散均匀性也优异的无纺布的目的,提出了下述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使从吸气装置送出的连续纤维组的至少一部分与碰撞材料进行碰撞后,在该碰撞点的下游侧位置,利用高速气流使连续纤维组摇动并使其下落,由此形成网(参见专利文献2)。
另外,出于能够稳定地制造纤维网的均匀性优异的由长纤维形成的无纺布的目的,提出了下述无纺布的制造装置,其中,吸气装置的出口连接有将连续纤维组扩散的裙部(skirt),在裙部的外侧面下部设置有对沿外侧面流入的二次空气流进行限制的挡板(参见专利文献3)。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中,作为均匀性优异的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虽然记载有:通过强制性地使纤维带电从而提高开纤性;或者,通过使连续纤维组摇动从而调节纤维的排列;或者,对沿吸气装置的裙部的外侧面流入的二次空气流进行限制等,但没有记载或提及任何关于应对从喷头纺出的纤维的排出量(根据制品不同而不同)的偏差、从外部向捕集传送带流入的气流的变化等的方法。因此,利用以往这样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纺粘无纺布普遍存在无法得到高均匀性这样的课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8695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95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3169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因从喷头排出的连续纤维组的量、无纺布制布速度的变化而导致单位面积重量不均恶化这样的状况下,也总是使宽度方向上的单位面积重量CV值维持在4.0%以下,由此在各品种、各制造条件下均稳定地制造均匀性优异的纺粘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纺粘无纺布的制造装置,所述装置在各品种、各制造条件下均能够稳定地制造均匀性优异的纺粘无纺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1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