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燃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片材和膜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49715.3 | 申请日: | 2016-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9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黑川晴彦;鸨田敦大;石井太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9/00 | 分类号: | C08L69/00;C08J5/18;C08K5/49;C08L2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吕秀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聚碳酸酯 树脂 组合 使用 以及 它们 制造 方法 | ||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片材、膜,该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73~94.5质量%、磷系阻燃剂(B)5~25质量%和含氟聚合物(C)0.1~2质量%,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280℃时的流动值为1×0.01~10×0.01cm3/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详细地说,涉及片材、膜成型性优异、并且阻燃性也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片材和膜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由于耐热性、机械特性和电气特性优异,并且具有尺寸精度高等诸多优异的特性,在多种领域被广泛使用。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的利用注射成型、挤出成型等得到的成型品被用于汽车材料、电气电子设备材料、住宅材料、其他的工业领域中的部件制造用材料等。
其中进行了阻燃化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被用于计算机、笔记本式计算机、平板终端、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信息、移动设备、打印机、复印机等OA设备等的部件。
近年来,以上述的信息、移动设备为代表的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壁化正在发展。所使用的部件中,需求即使厚度为0.25mm以下的薄壁也要具有在UL94试验中达到VTM-2以上这样的高阻燃性的片材、膜。
例如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了作为阻燃剂使用磷腈化合物或缩合磷酸酯系化合物的聚碳酸酯阻燃树脂组合物。但是,该组合物是主要适用于注射成型的组成,其树脂成分的粘度低,另外,配合有成型时的收缩大且分散性差的具有形成原纤维能力的聚氟乙烯,因此不适合于制造膜和片材。即,将该组合物通过熔融挤出法成型为膜、片材的情况下,膜、片材的厚度的不匀变大,另外进行厚度0.25mm以下的试验片的UL-94 VTM燃烧试验时,接触火焰时膜的裂口会超过标线,因此有不达标的问题。
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向聚碳酸酯中配合磷系阻燃剂和聚氟乙烯的树脂片材。然而其文中没有关于树脂组合物的粘度(流动值)的记载,而且实施例的组成除了聚碳酸酯的高流动品以外还配合了提高流动性的磷系阻燃剂和分散性差的原纤维化聚氟乙烯,因此,通过熔融挤出法得到的膜、片材的厚度不匀大,而且对其进行厚度0.25mm以下的试验片的UL-94 VTM燃烧试验时,也会在接触火焰时因膜的裂口超过标线,有不达标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43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5788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005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适于制造厚度不匀小且薄壁阻燃性优异的膜、片材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片材、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重复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包含含有聚碳酸酯、阻燃剂和含氟聚合物的混合物的具有特定的流动值的树脂组合物,能够提供阻燃性优异、厚度不匀小的树脂膜、片材。即,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73~94.5质量%、磷系阻燃剂(B)5~25质量%和含氟聚合物(C)0.1~2质量%,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280℃时的流动值为1×0.01~10×0.01cm3/秒。
[2]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阻燃剂(B)为磷腈化合物或缩合型磷酸酯。
[3]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含氟聚合物(C)为含有四氟乙烯结构的聚合物或共聚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97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