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处理系统以及气体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8367.8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1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岸本启;松冈亮;前田基秀;西村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B01D53/48;B01D53/50;B01D53/62;B01D53/68;B01D53/78;B01D53/9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处理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气体处理系统具备吸收器、液分离器、再生器、循环机构、热移动装置。吸收器使处理液接触被处理气体。液分离器将与被处理气体接触的处理液分离成酸性化合物的含有率大的第1相部分以及酸性化合物的含有率小的第2相部分。再生器对第1相部分进行加热来使酸性化合物从第1相部分放出。循环机构使第2相部分以及利用再生器放出了酸性化合物后得到的处理液作为在吸收器接触被处理气体的处理液进行循环。热转移装置使热从由吸收器排出的处理液以及酸性化合物分离后的被处理气体移动到再生器的处理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系统以及气体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公知使用吸收酸性化合物的胺溶液等碱性的处理液来从包含因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溶于水而产生酸的酸性化合物的气体将酸性化合物分离的气体处理系统(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气体处理系统具备:使处理液和被处理气体接触的吸收器;和通过对吸收了酸性化合物的处理液进行加热而使酸性化合物脱离从而再生成能再次吸收酸性化合物的状态的再生器。
如此,在现有的气体处理系统中,通过对吸收了酸性化合物的处理液进行加热而使酸性化合物分离来进行回收,但是会同酸性化合物的气体一起从加热后的处理液产生水蒸气。因此,现有的气体处理系统将从再生器中的处理液产生的气体冷却来使水蒸气凝结,由此仅回收酸性化合物的气体,使凝结水回流到再生器,防止处理液的浓缩。因此,在现有的气体处理系统中,不仅需要对新提供给再生器的吸收了酸性化合物的处理液进行再加热,还需要对凝结水进行再加热,能源消耗比较大。
因此,在现有的气体处理系统中,通过在从吸收器提供给再生器的处理液与从再生器回流到吸收器的处理液之间进行热交换,来减少为了对吸收了酸性化合物的处理液进行加热而需要的能源量。
另外,提出有以下技术,即,作为处理液,使用能通过酸性化合物的吸收而相对地分离成酸性化合物的含有率大的第1相部分和酸性化合物的含有率小的第2相部分的处理液(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气体处理系统中,将利用吸收器吸收了酸性化合物的处理液分离成第1相部分和第2相部分,仅将第1相部分导入到再生器,由此使要在再生器中加热的处理液的绝对量减少,从而进一步减少处理液的再生所需的能源量。
但是,即使在使用能分离成第1相部分和第2相部分的处理液的现有的气体处理系统中,酸性化物的分离所需的能源量也不能说是充分小,需要进一步的节能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日本特开2011-983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日本特开2012-525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不良状况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能以比过去少的能量分离被处理气体中的酸性化合物的气体处理系统以及气体处理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所述课题而做出的发明是使用通过因溶解到水中而产生酸的酸性化合物的吸收从而进行相分离的处理液从包含所述酸性化合物的被处理气体分离所述酸性化合物的气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吸收器,其使所述处理液接触被处理气体;液分离器,其将与所述被处理气体接触的处理液分离成所述酸性化合物的含有率大的第1相部分以及所述酸性化合物的含有率小的第2相部分;再生器,其对利用所述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所述第1相部分进行加热,使所述酸性化合物从所述第1相部分放出;循环机构,其使利用所述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所述第2相部分以及利用所述再生器放出了所述酸性化合物后得到的处理液作为在所述吸收器接触被处理气体的处理液进行循环;和热转移装置,其使热从由所述吸收器排出的处理液以及酸性化合物分离后的被处理气体移动到所述再生器的处理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83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