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体装置及其用途与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6542.X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2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文弘;庄佩锦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姚亮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装置 及其 用途 使用方法 | ||
1.一种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至少一流体室,其包括:
一盖层,其设有一孔洞;
一培养层,其与盖层可分离地相连接,该培养层包括:
一基底层;
一夹层,其叠置于基底层上,该夹层还设有至少一穿透于夹层的透孔,使得于培养层形成至少一凹沟;以及,
一流体层,其与培养层可分离地相连接,并使培养层介于盖层与流体层之间,该流体层包括:
一硬层,其靠近两端缘处分别形成一通道,且硬层还设有一贯孔,该贯孔贯穿硬层并设于两通道之间;
一软层,该软层的一面设有至少一透孔,另一面还设有一凹槽,该凹槽与至少一透孔相连通,且至少一透孔的相对两侧朝向远离彼此方向延伸分别形成一沟槽,所述沟槽分别与硬层的各通道相连通;至少一透孔的位置对应于培养层的各凹沟的位置;以及
一透光层,其可分离地置于软层的凹槽内;
一曝气槽,其顶部设有一可透气的防菌盖,该曝气槽的底部为圆锥状;
至少一连通管,该至少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插入流体室的流体层的硬层的各通道;以及,
一蠕动泵,其中一端与曝气槽相连接,另一端藉由至少一连接管与流体室相连接;
其中,所述的硬层的各通道的内壁涂覆抗细胞黏附物质;所述的曝气槽与各连接管的内壁涂覆抗细胞黏附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层的各通道是有一穿孔及一通孔相连通所形成,其中两穿孔分别形成于硬层的表面靠近两端缘处,其中两通孔分别形成于硬层的相对两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层的透光层的外缘形状大于软层的透孔的外缘形状,且透光层的外缘形状等于软层的凹槽的外缘形状而使透光层置于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层还包含有多数磁铁,所述磁铁等间距并围绕孔洞且设于盖层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体层还包含多数磁铁,所述多数磁铁等间距设于硬层中且围绕软层的透孔及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数磁铁的材质是钕铁硼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层的材质与流体层的硬层的材质是硬性材质,且所述硬性材质包括硬塑胶、压克力、环氧树脂、不锈钢或铝。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层的夹层的材质与流体层的软层的材质是可塑形且具有弹性,且所述软层的材质包括硅胶、乳胶、橡胶、氟硅橡胶(fluorosilicone,FVMQ)或顺丁橡胶(butadiene rubber,BR)。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层的各通道的内壁涂覆的抗细胞黏附物质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oly(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poly(HEMA)]、有机硅、聚四氟乙烯聚合物(polytetrafluoroethene,PTFE)或硅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槽与各连接管的内壁涂覆的抗细胞黏附物质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有机硅、聚四氟乙烯聚合物或硅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养层的基底层及流体层的透光层的材料为可透光的材质,且所述可透光的材质包括透明玻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文弘;庄佩锦,未经苏文弘;庄佩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654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