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5023.1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7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朴炯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朴炯珠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A61B17/56;A61B17/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齐晓静 |
地址: | 韩国首***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畸形 矫正 手术 医疗 装置 | ||
本发明的漏斗胸矫正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矫正杆,作为带形状的板材,在各端部沿着长度方向并排形成有第一长孔的2个分别沿着患者身体的上下方向以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悬挂部件,呈长度方向的一部分弯曲的板形状,弯曲部分的一侧搭在肋骨的上部或下部,另一侧与上述矫正杆的外侧面相向,在弯曲的部分的一侧和另一侧中,至少在另一侧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第二长孔;第一桥接器、第二桥接器,在已经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位确定的上下配置的第一长孔的内侧以分别与多个上述矫正杆的端部方向或中心方向位置相对应的方式分别形成有已设定的第一间隔、第二间隔的贯通孔;以及结合部单元,包括位于肋骨与上述矫正杆之间的支撑部、在上述支撑部的外部面以突出的形状沿着上述第一长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入的滑动片、设置于上述滑动片的外部面的中心的第一结合部、与上述第一结合部一同结合并通过上述第一长孔、第二长孔及贯通孔重叠的部位位于其之间的上述矫正杆和悬挂部件以及加压固定桥接器的第二结合部,上述第二间隔在已设定的范围之内以比上述第一间隔大或小的方式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漏斗胸畸形矫正手术用医疗装置:在利用矫正杆至矫正胸骨和肋软骨为止支撑其内侧的过程中,防止矫正杆脱离矫正范围。
背景技术
通常,形成胸部的胸壁的畸形大致分为成为凹陷胸的漏斗胸和称为突出胸的鸡胸。
如图1所示,胸骨的结构通过肋骨10、胸骨12、肋软骨14及脊椎16相连接来形成。
在这种胸骨的结构中,漏斗胸和鸡胸大部分由连接位于胸部前侧的中心的胸骨12与肋骨10之间的肋软骨14的异常引起的,而不是由于肋骨10放入畸形。
据报告,这种症状在出生时的凹陷或凸出的程度不严重,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变得严重。
尤其,在漏斗胸的情况下,凹陷的胸壁压迫心脏或肺,还会引发与相应部位有关的功能性障碍。
众所周知的这种漏斗胸的治疗法有拉维奇(Ravitch)手术法和努斯(Nuss)手术法。
作为前者的拉维奇手术法以打开前胸并去除所有肋软骨的方式执行,具有手术之后胸壁变得弱或产生粘连而丧失胸部的柔软的运动功能且在胸部留有大伤疤的问题。
作为后者的努斯手术法在1997年由美国的唐纳德努斯(Donald Nuss)创造,为代替拉维奇手术法矫正漏斗胸的手术法。
并且,在努斯手术法中,对于在图2的(a)部分中以阴影(hatching:H)标记的胸壁部位凹陷的患者,以约1~2cm的长度切开两侧腋下部位,通过上述切开部位以图2的(a)部分和图2的(b)部分所示的方式放入弯曲的矫正杆18。
在之后的过程中,使弯曲的矫正杆18沿着图2的(a)部分和图2的(b)部分的箭头A方向进行旋转来朝向外侧推挤如图2的(c)部分的表达凹陷的胸骨12和肋软骨14。
在此状态下,在之后的过程中,从与矫正杆18的两端部位相对应的肋骨10部位受到支撑,至矫正为正常的胸壁形状为止隔着时间进行观察。
如上所述,相比于以往的拉维奇手术法,在努斯手术法中,在胸部的两侧面仅留有1~2cm左右的手术痕迹,不切除肋软骨14,以形成正常胸壁的方式进行矫正,具有可维持胸部的柔韧性和弹性且手术时间短、手术时出血量少的优点等。
在这种努斯手术法中,矫正杆18在胸骨12和肋软骨14结束矫正为止需要以与所要恢复至本来的状态的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复原力相对应的方式稳定地支撑。
其中,对胸骨12和肋软骨14的矫正过程和其引起的与矫正杆18的相关关系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首先,胸骨12和肋软骨14在从图2的(b)部分向图2的(c)部分变化的矫正初期向矫正杆18提供要恢复为畸形状态的力,其复原力在初期较强,之后在矫正结束为止逐渐缓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朴炯珠,未经朴炯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5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