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雨伞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4920.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4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郭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11/00 | 分类号: | A45B11/00;G08B21/04;H04N5/225;H04N5/2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雨伞 | ||
一种智能雨伞,包括伞柄(10)、伞杆(20)、伞支架(30)及伞布(40),伞柄(10)设置于伞杆(20)的第一端,伞支架(30)设置于伞杆(20)的另一端,用于架撑伞布(40),智能雨伞还包括智能模组(50),智能模组(50)包括图像抓取装置(51)、柔性显示屏(52)及图像处理器(53),图像抓取装置(51)设置于伞布(40)的外侧,图像处理器(53)连接至图像抓取装置(51),以对抓取的景象进行图像处理,柔性显示屏(52)至少铺设于伞布(40)的内侧,并连接至图像处理器(53),以显示智能雨伞周围景象的图像。因此智能雨伞实现了在伞面内侧通过柔性显示屏(52)观察到智能雨伞周围的景象的目的,解决了撑伞后造成的视线遮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雨伞。
背景技术
雨伞是一种常用的生活永远,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制作材料与外观也十分多样,但是其基本结构和功能都没有突破性变化。其中,雨伞制造的相关技术经历了上千年的演进,从竹制伞骨到合金伞骨,从纸质伞面到化纤伞面,从长柄结构到折叠结构,雨伞的发展历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了耐用性和便携性的问题。但在撑伞使用过程中的视线遮挡问题却一直存在,特别是当路面存在障碍物或者横穿马路的时候尤为危险。即使是使用透明伞面的雨伞,在雨量较大的时候,想透过伞面内侧看清楚周围景象也存在很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雨伞,以解决撑伞后造成的视线遮挡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雨伞,包括伞柄、伞杆、伞支架及伞布,所述伞柄设置于所述伞杆的第一端,所述伞支架设置于所述伞杆的另一端,用于架撑所述伞布,所述智能雨伞还包括智能模组,所述智能模组包括图像抓取装置、柔性显示屏及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抓取装置设置于所述伞布的外侧,所述图像处理器连接至所述图像抓取装置,以对抓取的景象进行图像处理,所述柔性显示屏至少铺设于所述伞布的内侧,并连接至所述图像处理器,以显示智能雨伞周围景象的图像。
本发明的一种智能雨伞,包括伞柄、伞杆、伞支架及伞布,所述伞柄设置于所述伞杆的第一端,所述伞支架设置于所述伞杆的另一端,用于架撑所述伞布,所述智能雨伞还包括智能模组,所述智能模组包括图像抓取装置、柔性显示屏及图像处理器,所述图像抓取装置设置于所述伞布的外侧,所述图像处理器连接至所述图像抓取装置,以对抓取的景象进行图像处理,所述柔性显示屏至少铺设于所述伞布的内侧,并连接至所述图像处理器,以显示智能雨伞周围景象的图像。因此所述智能雨伞实现了在伞面内侧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屏观察到所述智能雨伞周围的景象的目的,解决了撑伞后造成的视线遮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方案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雨伞100。智能雨伞100包括伞柄10、伞杆20、伞支架30及伞布40及智能模组50。智能模块50包括图像抓取装置51、柔性显示屏52及图像处理器53。伞柄10设置于伞杆20的第一端。伞支架30设置于伞杆20的另一端,用于架撑伞布40。图像抓取装置51设置于伞布40的外侧,以抓取智能雨伞100周围的景象,图像处理器53连接至图像抓取装置51,以对抓取的景象进行图像处理。柔性显示屏52至少铺设于伞布40的内侧,并连接至图像处理器53,以显示智能雨伞100周围景象的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49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模组和近眼显示装置
- 下一篇:柔性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