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净化过滤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44690.8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7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惠里子;丹羽悠登;山村周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01J23/66 | 分类号: | B01J23/66;B01D53/94;B01J35/04;B01J37/02;F01N3/035;F01N3/10;F01N3/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徐殿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净化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捕集粒状物质的多孔质过滤器、以及被担载在该多孔质过滤器的含Ag催化剂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特别是涉及捕集在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的排气中所含的粒状物质而使其减少的排气净化过滤器。
背景技术
已知从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排出碳细颗粒等粒状物质(颗粒物质:PM)。近年,针对PM的排出量的限制呈越来越严的趋势,不仅是柴油发动机车,从汽油发动机车排出的PM也成为重要的课题。对于PM的捕集,例如使用具有由堇青石等构成的蜂窝构造的多孔质过滤器、以及被担载在该多孔质过滤器的催化剂的排气净化过滤器。催化剂被用于排气净化过滤器所捕集的PM的燃烧去除。作为这样的催化剂,例如使用Ag等(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65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Ag在排气净化过滤器的使用环境温度那样的高温环境下容易扩散。并且,若Ag在构成多孔质过滤器的陶瓷的晶粒间界的内部扩散,则作为催化剂发挥功能的存在于多孔质过滤器的表面的Ag量变少,催化剂性能降低。在这样担载了含有Ag的催化剂的以往的排气净化过滤器中,存在在高温环境下PM燃烧性能容易降低的课题。
本发明于相关背景下作成,欲提供一种在高温环境下、针对PM的燃烧特性的降低程度减小的排气净化过滤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为排气净化过滤器,其具有:多孔质过滤器,能够捕集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中所含的粒状物质;以及含Ag催化剂,担载于该多孔质过滤器,上述多孔质过滤器具有耐热陶瓷层,上述耐热陶瓷层填埋构成该多孔质过滤器的陶瓷晶粒的晶界中的至少表面开口部。
发明效果
在上述排气净化过滤器中,在构成上述多孔质过滤器的陶瓷晶粒的晶界的至少表面开口部形成有耐热陶瓷层。即,通过耐热陶瓷层,可成为向晶界内的入口的表面开口部被封塞。因此,能够使向晶界内的Ag的扩散被物理性地遮挡。所以,高温环境下的向晶界内的Ag的扩散能够被抑制,能够抑制多孔质过滤器的表面中的Ag量的降低。其结果,上述的排气净化过滤器即使在高温环境下,针对PM的燃烧特性的降低的程度也减小。并且,在将含Ag催化剂担载于多孔质过滤器之时虽进行加热,但也能够防止该加热时的Ag向晶界内的扩散,因此能够提高制造后初期的针对PM的燃烧特性。
附图说明
在添附的附图中:
图1为实施方式1中的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流路内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概略图。
图2为实施方式1中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立体图。
图3为实施方式1中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轴向上的放大剖面图。
图4为实施方式1中的多孔质过滤器的隔壁的放大剖面图。
图5为图4中的区域V的放大图。
图6在实施方式1中,(a)表示形成耐热陶瓷层之前的多孔质过滤器的表面中的倍率10000倍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b)表示形成耐热陶瓷层之后的多孔质过滤器的表面中的倍率10000倍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
图7在实施方式1中,(a)表示形成耐热陶瓷层之前的多孔质过滤器的表面中的倍率20000倍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b)表示形成耐热陶瓷层之后的多孔质过滤器的表面中的倍率20000倍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图。
图8为表示实验例1中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实施例样品与比较例样品的表面的Ag浓度的变化的图。
图9为表示实验例1中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实施例样品与比较例样品的PM燃烧速度的变化的图。
图10为实验例1中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比较例样品的陶瓷的晶界附近的放大剖面图。
图11在实验例1中,(a)表示埋设于树脂中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比较例样品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的反射电子像的图,(b)表示埋设于树脂中的排气净化过滤器的比较例样品的EPMA映射的图。
图12为表示实验例2中的耐热陶瓷层的烧制温度与排气净化过滤器的表面的Ag浓度的变化的关系的图。
图13为表示实验例2中的耐热陶瓷层的烧制温度与排气净化过滤器的PM燃烧速度的变化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46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地下光缆铺设的线管安放装置
- 下一篇:非球面镜片粘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