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RTU冗余系统的内置以太网交换机设计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43246.4 | 申请日: | 2016-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2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峰;邹磊;吕杰;杨志;邹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31 | 分类号: | H04L12/931;H04L12/93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毕铮;陈岚 |
地址: | 美国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rtu 冗余 系统 内置 以太网 交换机 设计 | ||
1.一种用于远程终端单元冗余系统的装置,包括:
控制器板(614a),被配置为耦合到包括第一和第二以太网端口(628a-628b)的载体板(602),其中控制器板还被配置为通过连接器(702a)物理地且通信地耦合到载体板;
计算机处理电路(518a),包括第一和第二介质访问控制MAC(532-534)并且被配置为选择通过第一MAC向第一以太网端口传送分组以及可替换地选择通过第二MAC向第二以太网端口传送分组;
以太网交换机(504a),被配置为从第一MAC接收分组并且将分组传送到第一以太网端口;以及
物理以太网接口PHY(522a),被配置为从第二MAC接收分组并且将分组传送到第二以太网端口,
其中以太网交换机包括:
第一交换机端口,其包括耦合到处理电路的第一MAC的第三MAC(604);
第二交换机端口,其包括被配置为通过连接器将以太网交换机耦合到第一以太网端口的被暴露PHY(616a);以及
第三交换机端口,其包括被配置为通过连接器将第一以太网端口耦合到另一控制器板(614b)的PHY(522b)的未暴露PHY(618a);
其中计算机处理电路、以太网交换机和PHY安装在控制器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以太网交换机被配置为:
在第二交换机端口处通过连接器的下行链路信道端子从第一以太网端口接收第二分组,以及
选择通过第一MAC向计算机处理电路传送第二分组,以及
可替换地选择向第三交换机端口传送第二分组,以便向另一控制器板的PHY传送第二分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以太网交换机被配置为:
响应于在第三交换机端口处从另一控制器板的PHY接收第二分组,而向第二交换机端口传送第二分组以便向第一以太网端口传送第二分组。
4.一种载体板(602),包括:
至少一个连接器(702a),每一个连接器被配置为物理地且通信地将所述载体板耦合到一个控制器板(614a);
耦合到至少一个连接器的第一和第二以太网端口(628a-628b);
第一布线(606),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连接器的第一组端子耦合到第一以太网端口;
第二布线(604),被配置为将至少一个连接器的第二组端子(端子9-12)耦合到第二以太网端口;以及
第三布线,被配置为将第一连接器耦合到第二连接器,
其中所述载体板被配置为:
响应于在第一组端子处接收上行链路分组,而将上行链路分组运输到第一以太网端口以供传送到外部以太网节点(422a);
响应于在第二组端子处接收上行链路分组,而将上行链路分组运输到第二以太网端口以供传送到外部以太网节点(422a或422b);以及
其中所述载体板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第三布线从第二控制器板接收上行链路分组,而将上行链路分组传送到第一控制器板的交换机的未暴露PHY端口,并后续将来自交换机的被暴露PHY端口的上行链路分组传送到第一以太网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体板,其中:
至少一个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702a)和第二连接器(702b),第一连接器(702a)被配置为将所述载体板耦合到第一控制器板(614a),第二连接器(702b)被配置为将所述载体板耦合到第二控制器板(614b);
第一布线被配置为将第一连接器耦合到第一以太网端口;并且
第二布线被配置为将第二连接器耦合到第二以太网端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体板,还包括被配置为将第一连接器耦合到第二连接器的第四布线,
其中所述载体板被配置为:响应于通过第四布线从第一控制器板接收上行链路分组,而将上行链路分组传送到第二控制器板的交换机的未暴露PHY端口,并后续将来自交换机的被暴露PHY端口的上行链路分组传送到第二以太网端口。
7.一种远程终端单元冗余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远程终端单元RTU控制器模块(202a),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未经霍尼韦尔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324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