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梭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42350.1 | 申请日: | 2016-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3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格哈德·莱希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太林格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3D37/00 | 分类号: | D03D37/00 |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宋融冰<国际申请>=PCT/EP2016 |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织梭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梭(1),包括用于在圆织机的筘上循环的轮子(4),并且包括布置用于保持纬纱筒管(11)的筒管容纳部(13),使得纬纱筒管可以围绕筒管容纳部的纵向轴线旋转,该筒管容纳部布置在轴承座(12)上,其中织梭(1)的结构是基于支撑件,支撑件通过间隔件(3)在横向于所述织梭(1)的运行方向彼此间保持一定距离,轮子(4)安装在所述支撑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圆织机的织梭。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圆织机是已知的,其中例如为长度补偿器形式的经纱引导元件围绕圆织机的筘布置。经由或通过这些经纱引导元件,沿周向分布的大量经纱带被馈送至圆织机。经纱从经纱引导元件移动到梭口形成装置,梭口形成装置例如具有设置有用于穿过相应的一条经纱的孔眼的综片或带;随后,经纱移动穿过筘的杆。经纱在梭口形成装置(它们通常交替布置)处被分成两条经线,通过综片或孔眼带的彼此相对运动使两条经线彼此相对运动,由此编织梭口(也称为移动梭口)被打开和关闭。在打开状态下,编织梭口形成由两条经线限定的空间,在该空间中,支撑纬纱筒管的织梭在沿着筘的轨道上运动,由此牵引由其携带的纬纱筒管的纬纱并将其引入编织梭口。由两条经线限定的编织梭口的空间的大小根据两条经线的运动而持续地变化,从在编织梭口关闭的情况下两条经线位于同一区域的位置时的零开始到两条经线位于它们交替运动的相对转向点时的最大值。在这些转向点处,所谓的梭口移动是通过将传送至沿彼此相反方向运动的经线的运动反转而开始的,由此将最后引入的纬线固定在织物内,并且由此下一条纬线被下一个梭子引入编织梭口。通常在筘中有几个织梭以彼此相等的距离循环。然后将所生产的管状织物向内馈送至居中布置的织造环,然后织物在那里转向至牵引辊。
这种圆织机例如从EP0786026B1已知。
一直需要提高圆织机的性能。圆织机的整体性能受到所谓的引纬量的显著影响,引纬量是每时间单位引入编织梭口的纬纱的数量。引纬量通常以每分钟的引入量来表示。到目前为止,通过增加梭子在筘中的循环速度和/或通过增加梭子的数量来提高引纬量。例如在EP0167831A1中,通过运行轨道的特殊构造来获得循环速度的增加,在筘中织梭的支撑辊副在运行轨道上运行。这些特殊构造的运行轨道提高了织梭的平滑度,从而减少了筘的磨损,因此提供了更高的循环速度。
然而同时,圆织机的性能已经达到极限,其中一个限制因素是织梭的部件的抗应变能力,当织梭在筘中循环运动时离心力作用在织梭上。尽管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梭子数量的增加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驱动梭子的主轴转速的减少来减小施加在的织梭的(离心力作用于其上的)部件上的应变,并且圆织机的性能保持不变,但是这种方法在实际中严格受限于筘内的有限空间。此外,行业内仍在追求增加圆织机的引纬量,这只有在使用最大可安装数量的织梭时通过提高圆织机的速度才是可能的。
已经表明,在圆织机的主轴当前使用的转速下,织梭的底板上的离心力如此之高以至于底板将弯曲,并且与之相关联的是,织梭的安装在底板上的重要部件的几何结构将相对于彼此移位,例如织梭在筘内移动所借助的轮子和辊子的距离和定向,以及轮子安装在其上的轴的位置。这将导致在筘内的织梭运行颠簸。更重要的是,如果底板弯曲,则前后纬纱筒管轴承座彼此间的距离也将改变,每个轴承座支撑筒管容纳部,该容纳部用于保持绕其纵向轴线可旋转的纬纱筒管。如果由于轴承座的距离改变而导致筒管容纳部的距离发生变化,或者如果它们的同轴定向相互间发生偏差,则在操作中纬纱筒管将由筒管容纳部保持得要么太松要么太固定。
前者导致纬纱不均匀的牵引,因此导致管状织物质量较差甚至有瑕疵。后者在纬纱上产生高的拉伸应力,因此也导致管状织物变差,此外还存在纬纱被撕裂和筒管容纳部损坏的风险。
CN202187146U公开了一种织梭,其包括底板,为了加强底板的刚度,该底板通过与其一体形成的肋来增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太林格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史太林格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23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釜的内壁除垢装置
- 下一篇:水性纳米汽车涂料的反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