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离合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41084.0 | 申请日: | 2016-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0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 发明(设计)人: | 伊波悟史;林敏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 主分类号: | F16D27/112 | 分类号: | F16D27/1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张丽颖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离合器 | ||
电磁离合器具有:驱动侧旋转体(30),以驱动对象装置(2)的旋转轴的轴线(S)为中心而通过旋转驱动力旋转;从动侧旋转体(40),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配置于轴线方向一方侧,且构成为旋转自如。电磁离合器具有板簧(45),构成为能够与驱动对象装置的旋转轴一起旋转,并且与从动侧旋转体连接。电磁离合器具备安装于板簧的封闭部件(60、70)。在从动侧旋转体中形成有第一贯通孔(40a)。在板簧中形成有第二贯通孔(45b、45c、45d)。根据通过从动侧旋转体的相对于第一贯通孔的径向内侧、驱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的相对于第一贯通孔的径向外侧的磁路的产生与消失的切换,通过板簧的弹性变形来切换驱动侧旋转体与从动侧旋转体的抵接以及分离。封闭部件堵住第二贯通孔。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是以2015年7月1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139705号为基础,并在此通过参照将其记载的内容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离合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电磁离合器中,提出有将从行驶用发动机输出的旋转驱动力向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传递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装置中,为了防止异物向内部的侵入而具备覆盖该电磁离合器的外侧的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3734号公报
关于应用了板簧以及轮毂的类型的电磁离合器,发明人研究了防止异物向其内部侵入的结构。
这种类型的电磁离合器具备与压缩机的旋转轴一起旋转的轮毂、相对于电枢而配置于轴线方向一方侧的板簧、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并通过来自行驶用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而旋转的滑轮、构成为以轴线为中心而旋转自如的电枢。板簧分别与轮毂以及电枢连接。
在此,通过对电磁线圈通电,从而在电枢与滑轮之间作用有作为电磁力的吸引力,在板簧发生弹性变形的状态下,电枢与滑轮连结。另一方面,当停止向电磁线圈的通电时,在电枢与滑轮之间停止产生吸引力,板簧的弹性变形恢复,电枢与滑轮分离。
在此,为了通过电磁线圈而在电枢与滑轮之间产生吸引力,需要在电枢以及滑轮形成供磁通通过的磁路。
因此,在电枢中,为了将供磁通通过的区域分离为径向外侧以及径向内侧,需要设置沿轴线方向贯通并且以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状地延伸的贯通孔。
此外,在板簧中,为了能够且容易地弹性变形,设置有从轴线方向的一端侧贯通到另一端侧的贯通孔。因此,有如下的担忧:异物通过板簧的贯通孔以及电枢的贯通孔而侵入到电枢与滑轮之间,从而导致产生离合器工作的不良情况。尤其是,当板簧的贯通孔与电枢的贯通孔重合时,异物变得容易侵入电枢以及滑轮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能够降低异物侵入到相当于电枢的从动侧旋转体与相当于滑轮的驱动侧旋转体之间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将从驱动源输出的旋转驱动力相对于驱动对象装置传递的电磁离合器具备:驱动侧旋转体,该驱动侧旋转体通过所述旋转驱动力而以所述驱动对象装置的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从动侧旋转体,该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配置于所述轴线的轴线方向一方侧,且构成为以所述轴线为中心旋转自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1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用电源适配器及其组件
- 下一篇:OTG供电‑充电自动切换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