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化氢用装载臂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8564.1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5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海野峻太郎;高濑智教;梅村友章;猪股昭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东京贸易工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7D9/02 | 分类号: | B67D9/02;B63B27/24;F17C13/00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纶伟;欧阳柳青<国际申请>=PCT/J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 装载 | ||
能够输送液化氢的液化氢用装载臂(1)具有:支承框架构造体(10),其具有竖立设置于地面的基座立管(11)、内吊杆(12)、外吊杆(15)以及对重(16);挠性的真空绝热双层管(30),其具有挠性的金属制的内管、外嵌在该内管上的挠性的金属制的外管以及真空层,该挠性的真空绝热双层管(30)在支承框架构造体(10)的下方空间中被配设为向上方凸出的弯曲形状;真空绝热双层连接管(40),其与该真空绝热双层管的末端部连接且被连结于外吊杆的末端部;以及中途部支承机构(50),其借助向上方凸出地弯曲的硬质的弯曲部件而将真空绝热双层管的长度方向中途部支承在支承框架构造体(10)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化氢用装载臂。
背景技术
在化石燃料输送船与陆地上的储藏罐之间对原油、汽油或轻油、天然气(LNG、LPG)等化石燃料进行装载或者卸载的情况下通常会使用装载臂。在一般的装载臂中,作为支承构造体而具有:竖立设置在陆地上的外立管、摆动自如地枢转支撑于该外立管的顶部上的内吊杆、上端部被转动自如地连结在该内吊杆的上端部上的外吊杆、装备在内吊杆的下端侧的对重等。
作为所述装载臂中的化石燃料输送管而具有:配设在外立管内的内立管、经由旋转接头而与该内立管连接且配设在内吊杆上的内部臂、上端部经由旋转接头而与该内部臂的上端部连接且被外吊杆支承的外部臂、经由旋转接头而与该外部臂的下端部连接的ERS(紧急脱离系统)、经由或者不经由旋转接头而与该ERS连接的接头部等。
在陆上的贮藏槽与罐车之间输送化石燃料的情况下也使用装载臂。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采用作为单管的柔性管的装载臂,该装载臂用于罐车与贮藏槽之间的LNG等的输送。该装载臂具有:架台;被该架台支承的内部臂;与该内部臂的末端部连结的外部臂;与外部臂的下端连结的旋转接头;被该旋转接头支承的罐车连接臂;以及柔性管等,该柔性管是用于输送LNG等的柔性管,被配设在内部臂和外部臂的上方空间,顶部被支承于内部臂与外部臂的连结部的柔性台且末端部被支承于罐车连接臂的末端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687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液化氢为-253℃的极低温流体,为了抑制其蒸发、防止液化空气的生成,需要采用绝热性较高的真空绝热双层管。以往的LNG用装载臂具有多个旋转接头,上述的旋转接头无法应用于液化氢,因此需要开发特殊构造的真空绝热双层管用的旋转接头。
由于专利文献1的装载臂的柔性管是单层管,因此无法用于液化氢的装载,但在欲取代上述的柔性管而采用具有挠性的真空绝热双层管的情况下,具有如下的问题。
在上述的装载臂中,由于是在装载臂的上侧空间配设柔性管,因此柔性管的所需长度变长,因此真空绝热双层管的设备费价格较高。而且,由于仅通过所述柔性台对顶部进行支承,因此不容易确保对真空绝热双层管的形状或姿态进行保持的稳定性。
在真空绝热双层管中,与单层管构造的柔性管相比,每单位长度的重量也变大,因此使真空绝热双层管支承在所述柔性台上的顶部有可能屈曲从而破损。而且,由于不存在对因风等引起的真空绝热双层管的摆动进行约束的单元,因此缺乏实用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液化氢用装载臂:通过具有内吊杆和外吊杆的支承框架构造体对液化氢输送用的挠性的真空绝热双层管进行支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东京贸易工程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东京贸易工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8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