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宏观纹理化表面的非对称聚四氟乙烯复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35970.2 | 申请日: | 2016-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10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D·L·霍伦博格;B·海勒;G·V·巴拉吉;R·巴克斯鲍姆 | 申请(专利权)人: | 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W.L.戈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65/00 | 分类号: | B01D65/00;B29C65/48;B32B7/12;B32B27/32;B01D67/00;B32B3/30;B32B5/16;B32B7/022;B32B7/14;B32B5/30;B32B38/00;B32B37/12;B32B27/30;B32B27/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江磊;郭辉 |
| 地址: | 美国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宏观 纹理 表面 对称 聚四氟乙烯 复合物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复合制品,其包括:
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聚四氟乙烯(PTFE)膜;和
位于所述第一PTFE膜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二PTFE膜,所述第二PTFE膜具有节点及原纤维微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PTFE膜包括由互相连接的PTFE节点形成的股线、或者由至少一个PTFE节点团形成的股线,各节点是固体的PTFE团,
当用肉眼进行观察时,沿股线的任意两个点测量时,相互连接的PTFE节点形成的股线和/或包含一个或多个PTFE节点团的股线中的至少一种股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1.5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TFE膜的基质拉伸强度大于第一PTFE膜的基质拉伸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TFE膜的基质拉伸强度在x方向和y方向比所述第一PTFE膜的基质拉伸强度大至少1.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股线是非线性的,并且在所述第一PTFE膜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可视图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制品的体积密度为0.1g/cm3至1.0 g/cm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制品的泡点为3psi至200psi。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制品的厚度为0.01mm至3.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制品进一步包含粘合剂以粘合所述第一PTFE膜和所述第二PTFE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是热塑性树脂的不连续层或连续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树脂选自:氟化乙烯丙烯(FEP)、全氟烷氧基聚合物树脂(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偏二氟乙烯(THV)、聚偏二氟乙烯(PVDF)、以及它们的组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制品,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所述股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2.0mm。
12.一种形成复合制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第一PTFE膜;
获得基质拉伸强度大于第一PTFE膜基质拉伸强度的第二PTFE膜,所述第二PTFE膜具有节点及原纤维微结构;
将所述第二PTFE膜放置在所述第一PTFE膜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以形成层状产品;
以0.5%/秒至300%/秒的工程应变速率以及10%至350%的拉伸比使得所述层状产品沿y方向膨胀,以形成经膨胀的产品;以及
以3%/秒至600%/秒的工程应变速率以及0%至2000%的拉伸比使得所述经膨胀的产品沿x方向膨胀,以形成复合制品,
其中,所述复合制品包括由互相连接的PTFE节点形成的股线、或者由至少一个PTFE节点团形成的股线,各节点是固体的PTFE团,
当用肉眼进行观察时,沿股线的任意两个点测量时,相互连接的PTFE节点形成的股线和/或包含一个或多个PTFE节点团的股线中的至少一种股线的长度等于或大于1.5mm,
其中,所述复合制品的所述第一表面等于所述第一PTFE膜的所述第一表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复合制品进行烧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粘合剂施加到所述第一PTFE膜和所述第二PTFE膜中的一个上以将所述第一PTFE膜粘合到所述第二PTFE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W.L.戈尔有限公司,未经W.L.戈尔及同仁股份有限公司;W.L.戈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59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