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用于机动车的车身面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5443.1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5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H-A·富克斯;C·J·K·凯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26 | 分类号: | B32B5/26;B32B7/05;B32B7/06;B32B7/12;B29C70/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复合材料 制成 用于 机动车 车身 构件 | ||
1.用于机动车的车身面构件,其构造为纤维复合层压板,该纤维复合层压板具有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的固化的主层压板(1)和粘合在该主层压板(1)上的附加纤维层(2、22、222),所述附加纤维层在与可能发生的碰撞相背离的那面、亦即朝向车辆内室设置在主层压板上,使得力流能引导到所述附加纤维层上,所述附加纤维层当力作用于车身面构件上时能够至少在部分区段与所述主层压板(1)脱离,该附加纤维层由非延性的、未以树脂或塑料浸透的纤维纺织品构成,所述纤维纺织品由碳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构成,其中,在碰撞情况中,附加纤维层的纤维实施到碰撞位置以及沿侵入方向的、相对于主层压板的相对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纤维层借助环氧基、UP基或PU基的薄膜粘合剂粘贴到所述主层压板(1)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纤维层借助环氧粘合材料在部分位置粘贴到主层压板(1)上,其中,在各粘合位置之间设有无粘合面,使得所述附加纤维层局部地紧固在所述主层压板(1)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基、UP基或PU基的薄膜粘合剂的厚度为所述附加纤维层的层厚的40%至6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粘合材料的厚度为所述附加纤维层的层厚的80%至120%。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纤维层的厚度为所述车身面构件的总厚度的15%至35%。
7.用于机动车的车身面构件,其构造为纤维复合层压板,该纤维复合层压板具有由碳纤维增强的环氧塑料构成的主层压板(1)和利用热固性基质一起层合到该主层压板(1)上的附加纤维层(2、22、222),所述附加纤维层在与可能发生的碰撞相背离的那面、亦即朝向车辆内室设置在主层压板上,使得力流能引导到所述附加纤维层上,所述附加纤维层当力作用于车身面构件上时能够在部分区段与所述主层压板(1)脱离,该附加纤维层由热塑性塑料制成的纤维纺织品构成,所述附加纤维层是用减摩剂涂层的,其中,在碰撞情况中,附加纤维层的纤维实施到碰撞位置以及沿侵入方向的、相对于主层压板的相对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纤维层由聚丙烯制成的纤维纺织品构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纤维层的厚度为所述车身面构件的总厚度的4%至1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纤维层的厚度为所述车身面构件的总厚度的4%至10%。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之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面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纤维层是用聚四氟乙烯涂层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544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机控制器主壳体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然冷却的集装箱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