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光学测量装置的光学流动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33410.3 | 申请日: | 2016-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7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H.斯万贝格;H.埃林;E.N.奥斯特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拓凡瑞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5 | 分类号: | G01N21/0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忠;谭祐祥 |
地址: | 瑞典乌***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学 测量 装置 流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装置的光学流动池(1),它具有带有光离开表面的输入光导件、带有光进入表面的输出光导件,所述输入光导件和输出光导件与保持器(30)结合而形成光学流动池(1),以及其中,保持器(30)沿着第一轴线(A)延伸,并且具有用于接收样本流体流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横向于所述第一轴线(A),并且输入光导件和输出光导件进一步布置在所述保持器(30)中,使得光离开表面和光进入表面延伸到所述通孔(31)中,并且布置成彼此处于光学对齐且彼此相距第一距离。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光学流动池(1)的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测量装置的光学流动池,并且涉及具有光学流动池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个技术领域内使用光学测量装置,在这些技术领域中允许溶液流经光学流动池,光学流动池用来确定溶液内的物质的浓度。这样的技术领域的示例尤其是流体色谱分离和过滤。
测量装置中使用的流动池大体是光学流动池,它具有第一光导件和第二光导件,第一光导件具有离开表面,光在离开表面中发射,第二光导件具有进入表面,在进入表面中接收光。对于较低浓度的溶液,离开表面和进入表面之间的距离可较长,但为了也对高浓度的溶液实现可靠检测,距离应当较小,典型地距离范围为0.1-0.2 mm。为了实现满意的测量品质,距离必须保持恒定且不允许相对于设定值有超过5%的偏差。
此领域内的普遍问题是诸如在测量装置的清洁或维修操作之后修正或调节光学流动池可能产生这样的偏差,并且使光学流动池不可靠,或者在可恢复正常运行之前可能需要麻烦的校准操作。往往通过使用具有已知浓度的基准溶液和一系列测量,以允许调节光学流动池的光导件之间的距离,来执行校准。但是,这是耗时的过程,而且之后还可能需要大量地清洁测量装置,以移除基准溶液的所有痕迹。备选地,可在不校准的情况下使用光学流动池,但是产生的数据将是不可靠的且在许多应用中无法使用。
因此显然需要一种用于测量装置的更可靠的光学流动池来克服这个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标是消除或至少最大程度地减少上面描述的缺点。通过独立权利要求中限定的用于测量装置的光学流动池来实现这个目标。
光学流动池的一个优点在于将光导件和保持器结合到整体构件中将允许移除、清洁和再次插入整个光学流动池,从而允许测量装置继续在短时间内以与之前使用的光学流动池相同的品质运行。如果流动池已经有损伤,则可备选地更换它。另一个优点在于,即使在维修或维护之后,通过允许在不改变路径的情况下清洁或更换光学流动池,或者通过允许插入具有在可接受的容差之内的经良好限定的路径的新的光学流动池,测量装置中的测量精度也可保持为期望水平。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保持器包括热膨胀小于20x10-6 m/mK的材料。从而,即使在光学流动池遭受相当大的温度变化时,第一和第二光导件之间的第一距离可保持恒定。优选地,保持器包括钛,钛是热膨胀适当地低且非常适合在光学流动池构件中使用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距离为0.2 mm或更小,优选地0.1 mm。从而,根据本发明的光学流动池布置成允许以高精度水平检测高浓度的物质,而且由于结合到单个光学流动池构件中,第一距离布置成保持在制造期间确定的容差之内。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输入光导件安装在第一光导件保持器中,并且输出光导件安装在第二光导件保持器中,而且第一光导件保持器和第二光导件保持器分别通过第一孔和第二孔安装在保持器中。从而,光导件稳定地安装且布置成由光导件保持器牢固地保持,以防止使光导件有损伤或弯曲,以及有利于结合到光学流动池构件中。优选地,第一孔和第二孔是带螺纹的,并且第一光导件保持器和第二光导件保持器包括对应的螺纹,从而提供可靠安装,并且允许优选地借助于诸如环氧树脂或异丁烯酸盐的粘合剂来相对于保持器牢固地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拓凡瑞典有限公司,未经思拓凡瑞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34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