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正时控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30560.9 | 申请日: | 2016-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6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野口祐司;朝日丈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56 | 分类号: | F01L1/35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婷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节内燃机的点火时间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驱动侧旋转体由铝材料构成的装置,上述驱动侧旋转体具有接受来自曲轴的驱动力的滑轮。
背景技术
作为像这样由铝材料构成阀正时控制装置的驱动侧旋转体的装置,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在此,将铝材料从金属模具中压出,进行调整形状的一次加工之后,对外周表面和内周表面整体进行铝阳极化处理而谋求各表面的高硬度化。根据该公知文献,能够通过使用铝型金属材料实现装置的轻量化。此外,由于通过压出成形来制造驱动侧旋转体,因此能够防止液压油从驱动侧旋转体的内部对形成于其外侧的滑轮渗出,并能够防止橡胶制皮带的老化(参照第[0017]、[0193]段)。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203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虽然驱动侧旋转体的表面硬度由于铝阳极化处理而上升,但例如滑轮齿部的表面粗糙度会变差。如果为了提高滑轮齿部的耐磨性而打算增加铝阳极化处理的膜厚,则表面粗糙度会进一步变差。其结果为,卷绕于滑轮的皮带容易受损,皮带的寿命缩短。
此外,滑轮从驱动侧旋转体的主体向径外方向突出而形成于整周。因此,有时因皮带的张力而产生的滑轮的变形会传递至驱动侧旋转体的主体,从而导致主体发生变形。为了形成提前角室和滞后角室而设置于从动侧旋转体的叶片在主体的内周表面上滑动。因而,由于主体的变形,叶片的抵接性变差,提前角室和滞后角室连通,从而使得无法正确地进行阀开闭时间的控制。
进而,虽然使用螺栓来紧固与滑轮一体形成的主体和前板及后板,但存在对两板与主体的抵接面作用螺栓的紧固力而使主体发生变形的情况。其结果为,滑轮发生变形因而齿部精度变差,驱动带的寿命进一步缩短,这也成为驱动带产生噪声的原因。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作为这种阀正时控制装置,人们寻求一种在使用铝材料的同时,相位控制的精度良好、皮带寿命较长的装置。
阀正时控制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以下方面:其具备:驱动侧旋转体、从动侧旋转体、流体压室、分隔部和相位控制部,上述驱动侧旋转体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旋转,同时,围绕旋转轴心进行旋转,上述从动侧旋转体围绕上述旋转轴心与上述内燃机的凸轮轴一体旋转,并且在上述驱动侧旋转体的内部能够与上述驱动侧旋转体相对旋转,上述流体压室由上述驱动侧旋转体和上述从动侧旋转体形成,上述分隔部配置于上述流体压室内,将上述流体压室分隔为允许流体的流入或排出的滞后角室和提前角室,并使上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上述驱动侧旋转体的相对旋转相位在上述滞后角室内的容积由于流体的流入而增大的滞后角方向、和上述提前角室内的容积由于流体的流入而增大的提前角方向之间选择性地移动,上述相位控制部控制向上述滞后角室供给流体和从上述提前角室排出流体,或从上述滞后角室排出流体和向上述提前角室供给流体,上述驱动侧旋转体具备铝制外壳和板,上述铝制外壳具备滑轮,来自上述曲轴的驱动力经由驱动带被输入上述滑轮,上述板被安装于该外壳中沿着上述旋转轴心的至少一个面上,在上述外壳和上述板之间设置有可流出流体的间隙。
在由铝材料形成驱动侧旋转体的滑轮和外壳的情况下,由于材料本身比较软,因此滑轮容易由于与驱动带的摩擦而产生磨损。
因此,在本结构中,在铝制外壳和板之间设置有使内部的流体能够向外部流出的间隙。由此,流体随着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而从该间隙流出,并且该流体因离心力而向外侧流动。流体将到达位于外壳的外侧的滑轮和以及卷绕于该滑轮的驱动带,并润滑滑轮和驱动带的抵接部。如果为本结构,则能够降低滑轮和驱动带的损耗,并得到可靠性较高的阀正时控制装置。
作为其他结构,优选预先对上述滑轮进行铝阳极化处理。
如本结构所示,通过对滑轮进行铝阳极化处理,能够提高滑轮的表面强度。但是,虽然铝阳极化处理提高了滑轮的表面强度,但另一方面,随着防蚀铝层的增长,滑轮的表面形状变得粗糙,结果提高了对卷绕在滑轮上的驱动带的攻击性。然而,通过从上述间隙供给的流体,驱动带与滑轮的磨损减小,因此不会损害阀正时控制装置的可靠性。
作为其他结构可形成为,将上述外壳及上述板的抵接面中的至少任意一个设为具有指定的表面粗糙度的铝阳极化处理面,上述外壳及上述板的抵接面彼此直接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30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