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27583.4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6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金学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仁数据系统(株);金学仙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G19/02;G08G1/017;G08G1/02;G08G1/052 |
代理公司: | 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辉;金玲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重秤 传感器 混合 地秤 | ||
1.一种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定部(10),包括:支撑板(11),安装到切开面(g)且由多个排列形成;称重传感器(12),位于上述支撑板(11)的上侧且用于测定车重;以及固定板(13),位于上述称重传感器(12)的上侧;
支撑部(20),位于上述测定部(10)的固定板(13)的上侧,包括:框架(21),形成于多个排列的各个测定部(10)之间且在其内侧浇筑混凝土(c);
辅助测定部(30),位于上述测定部(10)的固定板(13)的上侧,包括:加固台(31),连接到形成于支撑部(20)的框架(21);以及轴测定部(32),位于上述加固台(31)的上侧且能够对车辆的轴重、车辆宽度以及车轮宽度进行测定;
震动吸收部(40),位于上述切开面(g)和支撑部(20)的框架(21)之间且用于吸收因为车辆的移动所导致的震动,包括:紧贴板(41),紧贴于切开面(g);吸收部件(42),连接到上述紧贴板(41)且能够沿着道路的行驶方向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移动;以及固定部(43),连接到上述吸收部件(42)且固定到框架(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切开面(g)上形成的底面(g1)中,沿着道路方向在中央部分和两侧部分形成排水管(g3,g4),而中央的排水管(g3)中额外安装泵(p),两侧的排水管(g4)中还包括喷射部(g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20)中为了防止浇筑到框架(21)内侧的混凝土(c)发生泄漏并对框架(21)进行更加稳固的支撑而在框架(21)的下侧部分还包括铁板(22),而在框架(21)的内部形成栅格形态的钢筋部件(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撑部(20)中还包括:踏板传感器(24),用于对车重或移动或车型进行测定;电热线(25),用于熔化水分或冰雪;涂层部(26),用于控制车辆的驶入和驶出且采取夜光形态;环形传感器(27),用于确认车辆的驶入和驶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辅助测定部(30)中,连接到一个框架(21)中的加固台(31)和连接到另一个框架(21)中的加固台(31),是通过在长度方向两侧倾斜形成的倾斜部(33a)和在上述倾斜部(33a)的下侧由螺纹(33b)构成的加固部件(33)实现固定结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上述辅助测定部(30)中的轴测定部(32),由形成有凹槽(32a)的板(32b)和位于上述凹槽(32a)且用于对板(32b)的弯曲程度进行检测的检测计(32c)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上述轴测定部(32)的板(32b)的外侧还包括水密部件(32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搁置部(50),包括:搁置台(51),位于上述震动吸收部(40)的上侧,在将流入到切开面(g)的侧面(g2)和支撑部(20)之间的异物或水分降至最低的同时预防震动吸收部(40)的破损,被固定到侧面(g2)或支撑部(20)的框架(21)中;搁置板(52),位于上述搁置台(51)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重秤传感器混合型地秤,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撑部(20)的周围,还包括:照相机(k1),用于对驶入支撑部(20)的车辆进行拍照;电子显示屏(k2),用于在显示车重的同时显示车辆信息以及其他各种信息;车辆检测部(k3),用于通过传感器测定出车辆的长度、宽度、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仁数据系统(株);金学仙,未经三仁数据系统(株);金学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758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