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24341.X | 申请日: | 2016-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5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藤崎雅章;川村宪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F04B43/04 | 分类号: | F04B43/04;F04B45/0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青炜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泵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泵(1),具备:泵壳体(2),其在内部具有泵室(6)和流路(7);振动部(9),其以能够在所述泵室(6)中沿规定方向弯曲振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泵壳体(2),并被驱动为沿所述规定方向弯曲振动;以及移位限制部(5),其从所述泵室(6)的内壁突出,并相对于所述振动部(9)在所述规定方向上空开间隔地对置。流路(7)具有与泵室(6)连接的开口(8)。振动部(9)被收容于泵室(6),并空开间隔地与开口(8)接近对置。移位限制部(5)从泵室(6)的内壁突出,并在与开口(8)侧相反一侧空开间隔地与振动部(9)对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引和排出流体的泵。
背景技术
图12是现有泵(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的概念图。
图12所示的泵101具备泵壳体102和振动部103。泵壳体102在内部具有泵室106和流路107。振动部103被收容于泵室106,并且与流路107和泵室106相连接的连接部(开口)108空开间隔地对置,振动部103与开口108接近。振动部103以能够沿与开口108对置的方向振动的方式,与泵壳体102弹性连结。振动部103具备驱动部104,驱动部104使振动部103沿与开口108对置的方向振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68215号公报
在现有的泵101中,有时会因泵壳体102受到冲击载荷,而使惯性力作用于振动部103,致使振动部103产生过大移位。于是,有时超过屈服点的拉伸应力作用于振动部103,从而使振动部103发生塑性变形。由此,泵101存在受到冲击载荷时发生故障、特性劣化的危险性。
特别是,在多被携带使用的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的情况下,很可能因不注意而使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掉落,从而使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所具备的泵受到冲击载荷。生物体信息取得装置例如为手腕式血压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耐冲击性的泵。
本发明所涉及的泵具备:泵壳体,其在内部具有泵室;振动部,其在所述泵室被支承于所述泵壳体,将所述泵室分割为第一泵室和第二泵室,并被驱动为沿规定方向弯曲振动;以及移位限制部,其从所述第一泵室的内壁突出,与所述振动部对置。振动部例如由驱动部和振动板构成。驱动部例如为压电元件。
在该结构中,即使振动部因冲击载荷等拟过大移位,也会由移位限制部限制振动部的移位。因此,能够防止振动部过大移位,从而能够防止振动部大幅塑性变形致使泵发生故障以及泵效率大幅降低。由此能够提高泵的耐冲击性。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泵可以具备移位限制部,所述移位限制部从所述第二泵室的内壁突出,并与所述振动部对置。
上述的所述移位限制部优选位于所述振动部在弹性变形时能够位于的空间。该弹性变形例如,是也包括因物理冲击等而意外移动的情况在内的变形。在该结构中,能够可靠地防止振动部塑性变形。上述的所述移位限制部优选不位于所述振动部在弯曲振动时能够位于的空间。该空间例如,是驱动部和振动板两者在驱动部驱动且振动板借助驱动部而变形时能够移动的空间。在该结构中,能够防止(抑制)移位限制部对弯曲振动的振动部形成干扰。
上述泵优选构成为在所述规定方向上层叠的多个平板状部件的层叠体,构成所述移位限制部的平板状部件具备:支承部,其从所述泵壳体侧向所述泵室突出;和所述突出部,其从所述支承部向所述振动部侧突出。在该结构中,由于是层叠平板状部件而构成泵,因此泵的制造容易,另外,还能够将泵构成为薄型。
上述的构成所述移位限制部的平板状部件优选为还具备内部连接端子,所述供电端子以从所述泵壳体侧延伸并向所述泵室突出,且前端与所述振动部连接。在该结构中,构成移位限制部的平板状部件兼作用于向振动部供电的部件,从而能够抑制平板状部件的部件数量,并能促进泵的轻薄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24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