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凝胶、其形成方法、光伏器件及其形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9545.4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3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S·A·库尔卡尼;N·马修斯;S·K·巴塔比亚尔;苏博玛瑟卡;梁玮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
主分类号: | H01G9/20 | 分类号: | H01G9/20;H01L51/42;C01G21/16;C01B33/40;C01G9/04;C01G15/00;C01G17/04;C01G19/04;C01G51/08;C01G53/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黄琳娟 |
地址: | 新加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胶 形成 方法 器件 及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5年2月6日提交的新加坡专利申请号10201500940Q的优先权权益,该申请的内容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各种实施例涉及一种凝胶、一种形成凝胶的方法、一种光伏器件和一种形成光伏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其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质以及其溶液的可处理性,无机-有机的卤化铅钙钛矿作为光伏器件材料已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据报道,17%以上的高功率转换效率(η),其相当于由硅、铜铟镓硒(CIGS)或碲化镉(CdTe)制成的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
通常,钙钛矿结构由角-角连接的MX6八面体的三维网络组成,其中M(金属)阳离子位于八面体的中心,并且X(C1、Br、I)位于M周围的角部。无机-有机混合钙钛矿的通式为AMX3,其中A可为有机或无机离子,M可为金属阳离子或元素,并且X可为卤素阴离子或元素。钙钛矿作为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器件中的敏化剂。
一般来讲,无机-有机异质结中型太阳能器件通常由作为空穴阻挡层(bl.)的紧凑金属氧化物层(例如,二氧化钛TiO2)、作为光阳极的纳米晶体金属二氧化物(例如,介孔TiO2)、作为光吸收体的有机金属卤化物钙钛矿(例如,CH3NH3PbI2)、作为空穴传输材料(HTM)的p型材料(例如,螺环)和作为反电极(CE)的贵金属膜(例如,Au)构成。基于钙钛矿敏化剂的太阳能电池器件180的实例在图1中示出。太阳能电池器件180包括基板(例如,玻璃)叠堆结构181、氟掺杂氧化锡(FTO)层182、二氧化钛(TiO2)层184(例如,作为空穴阻挡层(bl))、钙钛矿(例如,CH3NH3PbI2或CH3NH3Pbl3-xClx)层186、空穴传输材料(HTM)(未示出)和作为反电极(CE)的贵金属膜(例如,Au)188。器件结构为FTO/bl/金属氧化物层/钙钛矿/HTM/贵金属膜。
作为制造技术,钙钛矿层利用单步骤或双步骤沉积方法来沉积。单步骤沉积方法涉及将钙钛矿敏化剂直接旋涂于介孔金属氧化物层(例如,TiO2)上。双步骤过程涉及金属卤化物层(例如,碘化铅(II),PbI2)的旋涂、含有PbI2的TiO2介孔层的渗入,和随后浸渍于CH3NH3I(甲基碘化铵)中,这导致原位转换成CH3NH3PbI3(碘化铅甲胺)。
然而,对于大面积生产来说,仍存在主要障碍。迄今为止,采用上文所描述的过程,所展示的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已以较小规模(至多0.2cm2)制造。旋涂过程在研发(R&D)中为极普遍使用的技术。然而,当考虑到大面积的材料使用和涂布时,旋涂工艺达到了其极限。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溶液法太阳能电池。为提高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需开发并采用大规模制造工艺,诸如印刷。
发明内容
根据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凝胶。该凝胶具有包括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和粘土的组分。
根据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形成凝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卤化物钙钛矿材料,提供粘土,和将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和粘土混合在一起以形成凝胶。
根据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器件。该光伏器件包括基板和基板上的钙钛矿层,其中钙钛矿层由本文所描述的凝胶制成,将该凝胶进行热处理以形成钙钛矿层。
根据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形成光伏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本文所描述的凝胶施加于基板上,和对凝胶执行热处理以在基板上形成钙钛矿层。
附图简述
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通常指所有不同视图中的相同部分。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通常着重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参考下述附图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基于钙钛矿敏化剂的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结构。
图2A根据各种实施例示出了凝胶的示意性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未经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95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电容器
- 下一篇:具有磁弧偏转组件的高压紧凑型可熔断路开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