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声波传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18944.9 | 申请日: | 2016-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9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 发明(设计)人: | 高桥将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类号: | H04R17/00 | 分类号: | H04R17/00;H01L41/053;H01L41/09;H01L41/113 |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逸雪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顶面部 压电元件 筒状部 壳体 凸部 超声波传感器 导电性 接合 垂直的 开口部 内表面 顶面 筒状 俯视 配置 | ||
超声波传感器(100)具备:有底筒状的壳体(60),包括底部(62)以及筒状部(61),由具有导电性的构件形成;以及压电元件(50),与底部(62)的内表面(62s)接合。在底部(62),在从筒状部(61)分开的位置,设置有朝向壳体的开口部(60y)侧突出的凸部(62u)。凸部(62u)的顶面包括第一顶面部(62a1)以及具有比第一顶面部高的突出高度的第二顶面部(62b)。在沿着相对于第二顶面部(62b)垂直的方向俯视压电元件(50)以及第二顶面部(62b)时,压电元件(50)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第二顶面部(62b)重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压电元件的超声波传感器。
背景技术
像在日本特开2002-204497号公报(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特开2000-152388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的那样,已知具备压电元件的超声波传感器。一般的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在壳体的底部的内表面接合压电元件而构成单压电晶片构造体,并通过使壳体的底部进行弯曲振动来收发超声波。这样的超声波传感器例如设置在车辆的前方、后方,以对泊车进行支援或者防止误出发的目的而被有效利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4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523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超声波传感器为了实现获取与目标物体(检测对象物)的有无、移动相关的信息这样的功能,配置为相对于目标物体露出。为了保护超声波传感器免受来自外部的负荷(冲击等)的损害,有时也使用覆盖件。然而,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想要得到高检测精度这样的目的,几乎不会使用具有充分的强度的覆盖件。因此,超声波传感器在受到来自外部的负荷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以该负荷容易直接作用于超声波传感器的状态进行使用。
因此,例如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有时会飞来小石子等而对超声波传感器施加负荷,使壳体的底部(收发超声波的部分)、与壳体的底部接合的压电元件损伤(碎裂问题)。虽然能够通过将壳体的底部的厚度加厚来抑制损伤的发生,但是单纯地增加壳体的底部的厚度,有可能导致振幅减小(即,检测精度下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减少检测精度下降的同时,与以往相比能够抑制在壳体的底部、压电元件产生损伤的超声波传感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基于本发明的超声波传感器具备:有底筒状的壳体,包括底部以及筒状部,由具有导电性的构件形成;以及压电元件,与所述底部的内表面接合,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底部,在从所述壳体的所述筒状部分开的位置,设置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开口部侧突出的凸部,所述凸部的顶面包括第一顶面部和具有比所述第一顶面部高的突出高度的第二顶面部,在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二顶面部垂直的方向俯视所述压电元件以及所述第二顶面部时,所述压电元件配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顶面部重叠。
优选为,所述压电元件为层叠型,第一电极和通过被施加电压而与所述第一电极之间形成电位差的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压电元件的接合面侧,在沿着相对于所述第二顶面部垂直的方向俯视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一顶面部以及所述第二顶面部时,所述第二电极中的位于所述接合面侧的端部位于不与所述第二顶面部重叠而与所述第一顶面部重叠的位置。
优选为,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压电体层,包括发送用区域以及接收用区域;公共电极,具有波及所述发送用区域以及所述接收用区域的双方扩展的形状;发送用电极,将所述发送用区域夹在中间而与所述公共电极对置;以及接收用电极,将所述接收用区域夹在中间而与所述公共电极对置,所述发送用区域以及所述接收用区域在所述第二顶面部的表面方向上形成在彼此相邻的位置。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8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