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光源的透镜、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17299.9 | 申请日: | 2016-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7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罗格·科恩;成田阳介;新井健雄;佐藤正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5/00 | 分类号: | F21V5/00;F21S2/00;F21V5/04;G02B3/00;G02B13/00;G02B13/18;G02B19/00;G02F1/13357;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源 透镜 照明 装置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减少亮度分布的不均匀性的用于光源的透镜、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本公开内容的用于光源的透镜(1)设置有:入射面,来自发光元件的光通过该入射面入射;以及出射面(20),对于通过入射面入射的入射光在中心部分(21)中具有漫射效果并且在周边部分(23)和中间部分(22)的至少一部分处具有聚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适用于面光源的光源透镜、照明装置以及使用通过这种照明装置照明的光执行图像显示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诸如液晶显示装置的单元的背光系统包括直下式背光系统(direct-litback light system)和侧边式背光系统(edge-lit backlight system)。近年来,发光二极管(LED)经常用作用于这种背光的光源。
在将LED用作光源的情况下,其中布置了多个LED的直下式背光系统能够作为整体而获得平面的亮度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利用来自LED的光,例如,如PTL 1中所公开的,已知的是布置将来自LED的光漫射的光源透镜。
参考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7-227410号
发明内容
PTL 1中公开的光源透镜具有基本上为圆形的平面形状并且在包括光轴的横截面中具有将来自中心部分的光朝向周边部分漫射的功能。因此,其中LED和光源透镜结合的一个光源允许形成基本上为圆形的亮度分布,在该亮度分布中,亮度从中心部分朝向周边部分减小。在如上所述的多个光源被布置为获得平面的亮度分布的情况下,整体来看可能难以获得均匀的亮度分布。
因此,理想的是提供可以改善亮度分布中的不均匀性的用于光源的透镜、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光源的透镜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入射在入射面上。出射面在中心部分处对于通过入射面所入射的光具有漫射功能。出射面在中间部分和周边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处对于通过入射面入射的光还具有聚光功能。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设置有发光元件和光源透镜。光源透镜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入射在入射面上。出射面在中心部分处对于通过入射面入射的光具有漫射功能。出射面在中间部分和周边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处对于通过入射面入射的光还具有聚光功能。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设置有照明装置和显示面板。照明装置具有发光元件和光源透镜。显示面板基于来自照明装置的照明光显示图像。光源透镜包括入射面和出射面。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入射在入射面上。出射面在中心部分处对于通过入射面入射的光具有漫射功能。出射面在中间部分和周边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处对于通过入射面入射的光还具有聚光功能。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光源透镜、照明装置或者显示装置中,入射光在出射面的中心部分处漫射并且在出射面的中间部分和周边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处聚集。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光源透镜、照明装置或者显示装置,入射光在出射面的中心部分处漫射,并且在出射面的中间部分和周边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处聚集,因此可以改善亮度分布中的不均匀性。
应当注意的是,本文中所描述的效果不必是限制性的并且可包括本公开内容中所描述的任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的光源透镜的构造实例的立体图。
[图2]是描述图1中示出的光源透镜的截面构造的说明性示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横截面ZX-Y1的光源透镜的构造实例的横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72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