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变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6764.7 | 申请日: | 2016-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6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沼仓雄太;石井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2M7/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成哲;宋春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变换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为既维持高性能的电力变换装置,又实现电力变换装置的高度的降低。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具备第一功率半导体模块、第二功率半导体模块、第三功率半导体模块、以及传递或检测U相、V相、W相交流电流的交流电路体,在将沿着上述第一功率半导体模块和上述第二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排列方向的方向定义为第一列的情况下,上述第三功率半导体模块和上述交流电路体沿作为与上述第一列平行的方向的第二列配置,上述交流电路体配置于空间,该空间在与上述第一列成直角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二功率半导体模块对置,并且在与上述第二列平行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三功率半导体模块对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或者将交流电力变换成直流电力的电力变换装置,特别涉及适于搭载于车辆的电力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车、电动车设有对驱动用马达进行驱动及控制的电力变换装置。该电力变换装置配置于车辆的各种位置,但是,根据配置部位,要求在电力变换装置的高度方向上缩小、要求在电力变换装置的宽度方向上缩小。就前者的代表性的壳体而言,电力变换装置配置于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座椅正下。
日本特开2013-027218号公报(专利文献1)通过将三个功率半导体模块排成一列而实现了电力变换装置的高度的降低。
日本特开2013-233052号公报(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力变换装置将两个功率半导体模块排成一列,并且将剩余的一个功率半导体模块配置于两个功率半导体模块的上方。
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记载的电力变换装置中,未充分考虑既维持高性能的电力变换装置,又实现电力变换装置的高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272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330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既维持高性能的电力变换装置,又实现电力变换装置的高度的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具备输出U相交流电流的第一功率半导体模块、输出V相交流电流的第二功率半导体模块、输出W相交流电流的第三功率半导体模块、以及传递或检测上述U相交流电流、上述V相相交流电流、上述W相交流电流的交流电路体,在将沿着上述第一功率半导体模块和上述第二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排列方向的方向定义为第一列的情况下,上述第三功率半导体模块和上述交流电路体沿作为与上述第一列平行的方向的第二列配置,上述交流电路体配置于空间,该空间在与上述第一列成直角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二功率半导体模块对置,并且在与上述第二列平行的方向上与上述第三功率半导体模块对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既维持高性能的电力变换装置,又实现电力变换装置的高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内部部件中与交流电路体150、第一交流中继母线杆104、第二交流中继母线杆105、第三交流中继母线杆106、以及其它部件相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内部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内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力变换装置的内部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第一功率半导体模块101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除去了密封树脂331的电路体330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6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