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涂装镀锌金属板在审
| 申请号: | 201680015527.9 | 申请日: | 2016-0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5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江口彻;山本哲也;渡濑岳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27/20;C09D5/00;C09D7/12;C09D201/00;C23C26/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张玉玲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镀锌 金属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涂装镀锌金属板,其用于:家用电气产品的外壳、内装部件及外装部件;钢制家具等的外板材料;以及建筑材料等。
背景技术
以往,电气产品的外装部件及内装部件大多使用镀锌金属板,其中,大多使用层叠有被赋予了耐腐蚀性的树脂涂膜的镀锌金属板(例如,专利文献1)。但是,由于锌镀层在金属中比较柔软,而且树脂成分含量高的涂膜也柔软,因此具备这种涂装金属板的部件有时不能用作滑动部件。
另一方面,作为对镀锌金属板表面的涂膜赋予耐磨性的方法,已知如专利文献2在涂膜中大量添加二氧化硅等较硬的无机物的方法。特别是由于二氧化硅较硬而且还具有防锈作用,因此经常被用作在金属板表面的涂膜中添加的无机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69018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0-248379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果在涂膜中大量添加无机物,则造膜性劣化,因而涂膜会变得容易透过水分,耐腐蚀性变差。此外,镀锌金属板在高温高湿下产生镀层表面变黑的现象,如果无机物的添加过量则耐黑变性也会劣化。因此,在涂膜中大量添加二氧化硅等较硬的无机物时,涂膜变硬但耐腐蚀性和耐黑变性有变差的趋势,无法制成耐磨性、耐腐蚀性和耐黑变性全部具备的金属板。因此,作为需要耐磨性的部件,不得不使用不锈钢、或者具有由锌和其它金属形成合金镀层等的成本较高的材料。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性、耐磨性及耐黑变性优异的树脂涂装镀锌金属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树脂涂装镀锌金属板,其特征在于:在镀锌金属板的表面上层叠有含有少量胶态二氧化硅的第一层,在该第一层上层叠有含有触变剂和多量胶态二氧化硅的第二层。具体而言,其特征在于:在被覆有镀锌层的金属板的至少一面上层叠有膜厚为0.2μm以上的第一层,在该第一层上层叠有膜厚为0.2μm以上的第二层,所述第一层以树脂成分和胶态二氧化硅的合计为100质量%时含有70~95质量%的树脂成分和5~30质量%的胶态二氧化硅,所述第二层以树脂成分、胶态二氧化硅及触变剂的合计为100质量%时含有14~49.95质量%的树脂成分、50~80质量%的胶态二氧化硅和0.05~6质量%的触变剂。
优选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合计膜厚为0.4~5μm,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合计膜厚为0.4~1.5μm。
优选所述第二层含有聚烯烃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和聚酯系树脂的至少其中之一。
优选用于形成所述第一层的树脂组合物和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层的树脂组合物的至少一者含有交联剂和硅烷偶联剂的至少其中之一。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使用高成本的具有合金镀层或不锈钢的材料,通过在廉价的镀锌金属板上层叠规定的树脂层,来可以提供耐腐蚀性、耐磨性及耐黑变性优异的树脂涂装镀锌金属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在耐磨性试验后的试验材料中没有滑动痕迹的试验材料的照片。
图2是在耐磨性试验后的试验材料中有明显的滑动痕迹的试验材料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树脂涂装镀锌金属板(以下有时称为“树脂层叠板”)是在被覆有镀锌层的金属板的至少一面上层叠有第一层并且在该第一层上层叠有第二层的树脂涂装镀锌金属板。本发明的树脂层叠板是通过使用含有少量胶态二氧化硅的树脂组合物来层叠第一层,并且在该第一层上通过使用含有触变剂和多量胶态二氧化硅的树脂组合物来层叠第二层来制得的。以下,对于本发明的树脂层叠板详细地进行说明。
[金属板]
作为本发明中所用的金属板,只要是镀锌金属板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对热轧金属板实施了电镀锌的热轧板电镀锌金属板(EG)、对冷轧金属板实施了热浸镀锌的冷轧板热浸镀锌金属板(GI)、合金化热浸镀锌金属板(GA)等。其中,优选电镀锌金属板(EG)。其理由在于:电镀锌金属板(EG)适合于例如薄型电视机后壳等的电子设备或电气设备的外装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55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能梯度碳化物
- 下一篇:透明导电层叠层用膜、其制造方法及透明导电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