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把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5337.7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95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小野高志;小野田将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阿尔发 |
主分类号: | E05B85/16 | 分类号: | E05B85/16;E05B81/9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宋丹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 装置 | ||
一种车用把手装置,其中,操作件与基座相联结,基座固定于车门,以可旋转操作的方式对操作件进行操作以使输出部移位,以及,操作与输出部相联结的车门中的门锁装置。根据操作件的旋转位置,操作件每单位操作角所对应的输出部位移量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把手装置,其通过相对于联结到基座的操作件执行旋转操作,在输出点处产生预定位移,以及操作与输出点相连的门锁装置,已知专利文献1(JP-A-2005-2567)中披露的一种装置。
专利文献1(JP-A-2005-2567)披露了一种把手装置,其形成为将把手(操作件)联结到基座,以自由方式可旋转。当相对于操作件执行旋转操作时,杠杆受到驱动进行旋转,以及,经由联结到杠杆输出部的金属丝,操作门锁装置。
然而,专利文献1中披露的把手装置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要求操作力增加。
换而言之,在上述相关技术的示例中,由于杠杆旋转中心与操作部接触部分之间的距离(臂长)在操作部的整个行程上基本固定,在基本整个行程上,操作件每单位旋转角度对应的杠杆旋转角度基本固定。
另一方面,在对被锁定部进行实际解除操作开始之前的初始阶段,对门锁装置的操作力较小,在开始进入解除操作末期开始,对门锁装置所需的操作力成为最大,因此,在操作初始阶段对操作件的操作力较低,在开始对门锁装置进行锁定解除操作的冲程最末期,该操作力骤升,操作性劣化。
另外,当操作力骤升时,升高之前与升高之后的操作力差值变大,因此,需要在操作门锁装置的很短时间内施加与该差值一样大的操作力,因此,操作力变得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作为能操作车门上固定的电子闩驱动机构和机械闩机构的车用把手装置,已知专利文献2(JP-Y-H6-35091)披露的一种装置。
专利文献2披露了一种把手装置,其包括:推压按钮,其将接触器固定于腿部的末端,并安装于扶手;以及开关触点,其在推压按钮被推压下的状态下,通过接触器短路。
推压按钮和开关触点分别由压缩弹簧偏置于跳起的方向,以及,随着将推压按钮向下推压而操作电子闩驱动机构,执行闩解除操作。另外,从此状态进一步将推压按钮向下推压时,能够经由联结于推压按钮的臂来操作机械闩机构,以及,在不操作电子闩驱动机构时,能够使用机械闩机构作为紧急解除装置。
然而,专利文献2披露的把手装置存在操作性能差的问题,这是因为,相比于没有操作电子闩驱动机构的情况的一般状态,需要经受很强的阻力来推压该推压按钮。
另外,通常,通过将门本身或扶手向外推压,执行门的打开操作,以及,此开门的操作与推压按钮的推压操作没有直接相关。因此,在没有操作电子闩驱动机构的情况下,有这样一个问题,很难想起进一步抵抗阻力推压该推压按钮的操作是紧急时的操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5-2567
专利文献2:JP-Y-H6-35091
发明内容
根据本文披露内容,在一种车用把手装置中,其中,操作件3与基座2相联结,基座2固定于车门1,以可旋转操作的方式对操作件3进行操作,以使输出部4移位,以及,操作与输出部4相联结的车门1中的门锁装置5,根据操作件3的旋转位置,操作件3每单位操作角的输出部4位移量变化。
根据本文披露的车用把手装置,经由输出部4将给操作件3的操作力传送到门锁装置5。当操作门锁装置5时,完成门锁装置5的操作所需的动作,是由操作件3的杠杆比或者操作门锁装置5时的阻力所一致地确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阿尔发,未经株式会社阿尔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53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机动车锁关紧驱动装置的调节单元
- 下一篇:合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