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密集电路板的部件支承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14980.8 | 申请日: | 2016-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20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丹尼斯·W·梅西耶;科里·R·德利斯勒;帕特里克·J·洛特;迪米特里·扎尔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神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3/30 | 分类号: | H05K3/30;H05K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杜诚;李德山 |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密集 电路板 部件 支承 | ||
提供了一种用于部件的支承装置,包括:外围部,其能够完全布置在部件的在基板的表面上的占用区内;第一部分,其具有能够粘合地连接至部件的第一表面;第二部分,其具有能够布置成与独立扇区中的基板的表面接触的第二表面,并且第二部分限定孔,经由该孔,引线能够从部件延伸并穿过基板;通风口,其在独立扇区之间从孔延伸至外围部;以及凸部,其被布置成从第二表面突出并且进入在基板中限定的通孔中。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部件支承件,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密集组装的电路板的部件或电容器的支承件。
天线阵列配置的最新趋势趋向使用愈加复杂的电路板,电路板用密集组装的部件紧密封装。与此同时,这些趋势表明,能够用于具有现成(off the shelf)夹具的部件(即,电容器)的应变消除的基板面积(real estate)将减小。因此,当前的电路板设计程序目前需要并将继续需要紧凑型电容器支承件,其可有效地利用可用的电路板空间来提供应变消除。
通常,电容器支承件由垂直安装的支架提供。这些夹具可针对多种尺寸的电容器而调整,极其便宜,并且当分配足够空间以容纳它们时,可以重复使用。然而,如上所述,电路板密度正变得关键,并且对于这些夹具上的宽的凸缘来说几乎没有额外的空间可用。其他选项包括通常用于汽车应用的夹具。这些夹具也相对便宜,并且可以通过冲压件在其电路板中重复使用,从而不需要任何额外的焊接操作。然而,这些夹具的直角设计使用了相当大的基板面积,因此这些夹具对于需要密集封装的应用来说不是理想的。不过,另一选择包括将电容器直接接合至电路板,但是可以使用的粘合剂有限并且重新加工具有挑战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部件的支承装置,包括:外围部,其能够完全布置在部件的在基板的表面上的占用区内;第一部分,其具有能够粘合地连接至部件的第一表面;第二部分,其具有能够布置成与独立扇区中的基板的表面接触的第二表面,并且所述第二部分限定孔,经由该孔,引线能够从部件延伸并穿过基板;以及通风口,其在独立扇区之间从孔延伸至外围部;以及凸部,其被布置成从第二表面突出并且进入在基板中限定的通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基板,其具有相对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表面,在基板中布置有电路;部件,其能够电连接至电路;以及支承装置,其被配置成支承基板上的部件。支承装置包括:外围部,其能够完全布置在部件的在第一基板表面上的占用区内;第一部分,其具有能够粘合地连接至部件的第一支承表面;第二部分,其具有第二支承表面,第二支承表面能够布置成与独立扇区中的第一基板表面接触,并且第二部分限定孔,经由该孔,引线能够从部件延伸并且穿过基板;通风口,其在独立扇区之间从孔延伸至外围部;凸部,其被布置成从第二支承表面突出并且进入在基板中限定的通孔中;以及紧固元件,其能够布置成在通孔处将凸部固定至基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包括:基板,其具有相反的第一和第二基板表面,在基板中布置有电路;部件阵列,部件阵列中的每一个部件能够经由部件引线电连接至电路;以及支承装置阵列,其分别支承基板上的部件中对应的部件。每个支承装置被包括在部件的占用区内,粘附至部件,在多个位置处与基板耦接,并且被配置成允许流体在部件引线周围的流动。
通过本公开内容的技术实现了附加的特征和优点。本公开内容的其他实施方式和方面被详细地描述于此,并且被认为是请求保护的本公开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请参考说明书和附图。
附图说明
被视为本发明的主题被特别地指出,并且在说明书的结论处的权利要求书中被明确地要求保护。结合附图,根据以下具体描述,本公开的前述和其他特征及优点是明显的,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实施方式的电路板组件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电路板组件中的单元的分解透视图;
图3A是图2的单元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3B是图2的单元的轴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神公司,未经雷神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49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