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2557.4 | 申请日: | 201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8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川濑贤司;石川优;青木克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H02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金成哲,王莉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路径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有用于使电线束的路径的设计容易的线束布线路径计算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线束布线路径计算方法如下:将基于装置的三维模型和线束条件而设定的线束布线路径探索空间分割并计算多个格点,从以布线路径起点为起点而设定的布线路径禁止区域以外的格点中依次抽出离路径终点的方向最近的格点,并且在根据抽出的格点而计算的曲率半径比线束最小曲率半径大的情况下,将上述抽出的格点依次选择作为布线路径格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6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线束布线路径计算方法中,相对于将所要应用的装置三维模型化后的线束布线路径探索空间整体计算多个格点,基于这些格点来计算布线路径,因此需要复杂的运算,不适于铁路车辆那样较大的构造体。
并且,在如铁路车辆那样较大的构造体的情况下,为了设计电线束的路径,而在二维的图面上进行主要的电线束的路径设计,而且反复进行试验来决定电线束的路径,以使得电线束直接符合现车而成为最适的路径,因而电线束的路径的设计需要较长时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即、不需要进行为使电线束直接符合现车来调整最适的路径的作业,便能够短时间地进行电线束的路径的设计。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一种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在箱体内与连接对象连接,并且在三维假想空间设计被固定在沿假定的多个路径配置的多个布线部件上的电线束的路径,上述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受理步骤,受理包含上述箱体、上述箱体的内部构造、以及上述多个布线部件的形状信息和位置信息在内的三维信息、以及包含构成按照上述每个路径决定的多个电线束的电线的种类和上述连接对象在内的线束信息;
显示步骤,基于上述三维信息而在上述三维假想空间显示上述箱体、上述箱体的内部构造、以及上述多个布线部件;
形成步骤,以通过沿上述多个路径显示于上述三维假想空间的上述多个布线部件的附近的方式基于上述线束信息来形成假想路径空间;以及
判定步骤,相对于该假想路径空间对与选自上述多个路径中的一个路径对应的上述多个电线束的最适的线束路径进行探索,来判定是否能够将该多个电线束布设于该假想路径空间。
[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其中,上述形成步骤中,以使该假想路径空间的截面积成为在将该多个电线束整体捆扎后布设该多个电线束所需的截面积以上的方式形成上述假想路径空间。
[3]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其中,上述判定步骤中,在该假想路径空间的假想截面上配置与该多个电线束对应的多个假想圈,并在上述多个假想圈布设该多个电线束,来探索上述最适的线束路径。
[4]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电线束路径设计方法,其中,还包括修正步骤,当在上述判定步骤中判定出无法将该多个电线束布设于该假想路径空间时,至少变更上述线束路径、或者扩大该假想路径空间的截面积。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进行为使电线束直接符合现车而调整最适的路径的作业,便能够短时间地进行电线束路径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线束路径设计支援装置的简要结构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形成有假想路径空间形成单元的假想路径空间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A是图3的B-B线剖视图。
图4B是用于说明布设多个电线束所需的截面积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配置在假想路径空间的假想截面上的假想圈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对两个假想截面之间布设电线束的作业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各图中,对于实质上具有同一功能的构成要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线束路径设计支援装置的简要结构例的框图。
该电线束路径设计支援装置1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构成,具备:对电线束路径设计辅助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控制部2;存储各种信息的存储部3;通过键盘、鼠标、磁盘驱动器等来实现的输入部4;以及用液晶显示器等来实现的显示部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金属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2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