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极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1528.6 | 申请日: | 2016-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8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堺勇树;菅原绘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吴羽 |
主分类号: | H01M4/62 | 分类号: | H01M4/62;H01M4/02;H01M4/04;H01M4/13;H01M4/139;H01M4/6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童春媛,李炳爱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体,所述电极结构体是在集电体表面形成通过涂布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第一氟系聚合物和溶剂的电极合剂并使之干燥而得到的涂膜而成的,所述第一氟系聚合物具有一个以上下述式(1)所示的侧链,对所述涂膜实施热处理。‑X‑COOH (1)(在式(1)中,X是主链由原子数1~20构成的分子量500以下的原子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集电体表面形成通过涂布包含电极活性物质、氟系聚合物和溶剂的电极合剂并使之干燥而得到的涂膜而成的电极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作为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电极用粘合剂,使用以电化学稳定性以及耐化学品性优异的聚偏氟乙烯(PVDF)为首的氟系聚合物。电极用粘合剂起到将活性物质保持于集电体的作用,被要求对金属箔的粘接性以及粘结活性物质间的能力。通常,就PVDF等而言,对金属的粘接性差,另外,根据所使用的活性物质,被要求更高的活性物质间的粘结性。
因此,为了提高作为粘合剂的这些能力,开发了将偏氟乙烯等与其他单体共聚的方法。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将偏氟乙烯与某种不饱和羧酸共聚而得到的偏氟乙烯系共聚物。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将偏氟乙烯与某种亲水性丙烯酸单体共聚而得到的偏氟乙烯系共聚物。
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集电体的表面涂布含有橄榄石型磷酸锂、具有交联性官能团的氟树脂、交联剂以及有机溶剂的正极合剂浆料,并进行加热,由此提高集电体与橄榄石型磷酸锂的粘接性,作为交联剂,使用选自由烷基胺、芳香族胺、氢氧化锂以及碳酸钠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由含氟乙烯性聚合物形成的使用非水电解液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用粘合剂,所述含氟乙烯性聚合物具有相对于含氟乙烯性单体的总量共聚0.05~30摩尔%具有包含羟基、羧基或羧酸盐或羧酯基、或者环氧基中的任一种的官能团的含氟乙烯性单体中的至少1种单体而得到的官能团。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使用具有羟基的聚偏氟乙烯利用具有异氰酸酯基的聚合物热交联而成的物质作为电极用粘合剂。
另外,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在集电体涂敷电极剂而制造的电池用电极片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集电体涂敷电极剂,在干燥之后,进行压制工序,并至少具有实施热处理的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90876A1号(2012年7月5日公开)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8/129041A1号(2008年10月30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第2010-287470号公报(2010年12月24日公开)”
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161804号公报(1997年6月20日公开)”
专利文献5: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7-201315号公报(1995年8月4日公开)”
专利文献6: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97603号公报(1997年4月8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反复进行充放电,因此,为了延长循环寿命,期待进一步提高氟系聚合物的对金属的粘接性以及活性物质间的粘结性。
另外,氟系聚合物特别是相对于比表面积大的活性物质比相对于比表面积小的活性物质存在粘接性差的倾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吴羽,未经株式会社吴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1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极活性材料粒子和包含其的二次电池
- 下一篇:多孔电极基材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