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10810.2 | 申请日: | 2016-0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2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 发明(设计)人: | R.库特;W.瓦格曼斯;D.塞库洛维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俊;陈岚 |
| 地址: | 荷兰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照射目标对象的照明装置,其目的是将人的注意力吸引至此目标对象。它交替地提供相对快的动态光输出分量和相对慢的动态光输出分量,前者主要地用于触发人对目标对象的注意力,然而后者主要地用于增强目标对象的视觉外表,由此保持某人对那个对象的注意力。为此目的,照明装置布置成提供主要光输出,其交替地包含第一光输出分量和第二光输出分量。照明装置包含用于在一时间间隔后在第一光输出分量和第二光输出分量之间切换的切换控制器。主要光输出具有在10%的富余量内随时间保持恒定的感知光强度。第一和第二光输出分量的每个由光输出特性表征。第一光输出分量的光输出特性依照第一波形随时间变化,并且第二光输出分量的光输出特性依照第二波形随时间变化。第一和第二波形的每个由时间常数表征。时间常数对于第一波形具有第一值并且对于第二波形具有第二值,第一值低于第二值。用于在第一和第二光输出分量之间切换的时间间隔是在0.1秒和30秒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其用于照射目标对象以旨在将注意力吸引至该目标对象。
背景技术
在许多日常情况下,吸引人的注意力至对象是期望的,或者这甚至会是必须的。例如,零售商想要将可能顾客的注意力吸引至他正在销售的商品。另外,当人们正在参与交通时,他们的注意力应该被吸引至交通信号。
照明可以被用于吸引注意力,例如以闪烁的和/或颜色改变的照射的形式,这可以被共同地称作“动态照明”或“动态照射”。
WO-2008/139364公开了一种在服装架中使用的光系统。此系统配置成从用于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所谓“卖俏模式”(动态光)切换至所谓“服务模式”(功能静态光)。在“卖俏模式”中该光系统以斜坡或锯齿形的光输出的形式提供脉动光。
动态照明的另一示例,以在广告领域中用于吸引观察者的注意力的照明装置的形式,被公开于DE-102005059492。此照明装置具有由驱动器电路控制的一个或多个LED,并且其布置成提供第一脉冲序列,该第一脉冲序列由若干个强光脉冲组成,所述强光脉冲之间具有短的中间时间周期,该中间时间周期等于脉冲持续时间。在某一时间周期后,第二脉冲序列被提供,其具有与第一脉冲序列不同的脉冲频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依照开篇段落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提高动态照明的吸引力和可接受性从而更好引起人们注意。
发明内容
发明人已经发现,动态(例如脉动)光效果在恒定频率的单调重复很快导致目标对象的不舒服、烦躁和降低的吸引力。
另外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利用已知光系统,注意力已经被吸引并且已经被提示接近目标对象的人会迅速地放开他的注意力,或者甚至会无法回想起他的注意力最初被吸引到的对象。例如,通过探测到人类的存在而被触发,WO-2008/139364的光系统从动态光输出(即卖俏模式)切换至静态光输出(即服务模式)。换言之,在某人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至目标对象(由探测到人代表)之后,系统从卖俏模式切换至服务模式,由此除去导致对注意力的实际吸引的效果(此效果为动态光输出)。
基于前述见解,本发明的目的已经由一种用于提供主要光输出的照明装置实现,该主要光输出交替地包含第一光输出分量和第二光输出分量。该主要光输出具有感知光强度,该感知光强度在10%的富余量内随时间保持恒定。第一光输出分量和第二光输出分量的每个由主要光输出特性表征。第一光输出分量的主要光输出特性随着时间依照第一波形变化,并且第二光输出分量的主要光输出特性随着时间依照第二波形变化。第一波形和第二波形的每个由时间常数表征。该时间常数对于第一波形具有第一值并且对于第二波形具有第二值,第一值比第二值低。该照明装置进一步包含用于在一时间间隔后在第一光输出分量和第二光输出分量之间切换的切换控制器。用于在第一光输出分量和第二光输出分量之间切换的该时间间隔是在0.1秒和30秒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未经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08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