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EL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10680.2 | 申请日: | 2016-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1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土田正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06 | 分类号: | H05B33/06;G09F9/00;G09F9/30;H01L27/32;H01L51/50;H05B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16 | 代理人: | 刘淼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el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EL面板,特别涉及该有机EL面板的配线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对某种有机化合物施加电压时则会发光。以这样的发光性有机物为光源的面板被称作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
有人提出了各种有机EL面板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图4))。
将专利文献1的图4以及图1再次示出于图8以及图9。将符号进行了重新编号。
如图8(相当于后述的图9的8-8线方向剖视图)中所示,有机EL面板100将如下的部件设为主要素:支撑基板101、设置于该支撑基板101上并且由一对电极103、104至少夹持包含有机发光层的有机层102而成的发光显示部105、使用粘接层106而安装于支撑基板101并且覆盖发光显示部105而形成密闭空间的封口构件(封止部材)107、以及安装于支撑基板101的圆偏光板108。
电极103、104分别形成为多根的管线状,相互正交。发光显示部105是所谓的无源矩阵(passive matrix)型的发光显示部,具备由电极103、104正交地夹持有机层102的部位形成的多个发光像素(有机EL元件)。
对电极103、104间施加电压时,则在有机层102中电子与空穴耦合而使得前述多个发光像素发光,通过支撑基板101以及圆偏光板108,从而射出显示光109。
图9是图8的9-9箭头方向视图、即将封口构件107进行透视而得到的图,在矩形的支撑基板101上安装封口构件107以及驱动器IC111,在封口构件107中内置发光显示部105。而且,多根阳极配线112以及多根阴极配线113从驱动器IC111朝向发光显示部105延伸着。
将图9的封口构件107制成不透明时,则获得图10。
如图10中所示,阳极配线112以及阴极配线113贯通粘接层(图8、符号106),从外到达封口构件107内,与阳极(电极103)以及阴极(电极104)连接。
将图10的11部放大图示于图11。图8中所示的粘接层106微少地从封口构件107的底面露出。
如图11中所示,生成粘接剂露出部114。该粘接剂露出部的长度(幅)L1为0.3mm左右。
该粘接剂露出部114被阳极配线112盖着。从阳极配线112观看时,则阳极配线112贯通着粘接剂露出部114。
在图10中所示的COG(Chip On Glass,覆晶玻璃)型的有机EL面板中,在多根形成的阳极(电极103)之中除了面板中心部以外的部分,以最短距离将IC输出进行配线。结果,如图11中所示,将驱动器IC111与阳极连接的阳极配线112成为接近于水平的倾斜,重叠于粘接剂露出部114的长度L2也变大。
伴随着大型化要求,增大了图9中所示的面板长度L3,结果有时会在阳极配线112发生断线故障。即,断线故障成为阻碍大型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应于有机EL面板的大型化要求,必需消除断线故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861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断线发生的结构的有机EL面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制成了图1(a)~(c)中所示的试验材料。
即,在图1(a)中,阳极配线12以充分长的La重叠于粘接剂露出部11。与封口构件13的边的角度αa充分小。
在图1(b)中,与封口构件13的边的角度αb大于角度αa,阳极配线12以长度Lb重叠于粘接剂露出部11。
在图1(c)中,与封口构件13的边的角度αc为90°,阳极配线12以长度Lc重叠于粘接剂露出部11。该长度Lc相等于粘接剂露出部11的长度(图11中所示的粘接剂露出部114的长度L1)。
为了特定有机EL面板100的尺寸,因而将从图10中所示的驱动器IC111到发光显示部105为止的直线的距离设为L5,将从驱动器IC111的中心到发光显示部105的左端为止的距离设为L6。
将试验材料(a)、(b)、(c)的形态以及施加于试验材料(a)、(b)、(c)的热冲击试验的试验结果示于下面的表1。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机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06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