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定位装置、具备该定位装置的旋转机械、及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10272.7 | 申请日: | 2016-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7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白田明彦;中山武城;本田真也;外川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D25/28 | 分类号: | F01D25/28;F01D25/00;F01D25/2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 装置 具备 旋转 机械 方法 | ||
1.一种定位装置,相对于以轴线为中心而沿周向延伸的外侧构件,将配置在所述外侧构件的内周侧且以轴线为中心而沿周向延伸的内侧构件定位,其中,
所述定位装置具备:
销,进入到从所述外侧构件的内周侧向外周侧延伸的销插通孔和从所述内侧构件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凹陷的槽内;及
槽接触构件,安装于所述销,并与所述槽的槽侧面相接,
在所述销和所述槽接触构件中的一方的构件的与另一方的构件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向远离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方向凹陷的位置限制凹部,
在所述另一方的构件形成有所述另一方的构件的一部分发生塑性变形并进入所述位置限制凹部而与所述位置限制凹部相接的爪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销具有向所述外侧构件的所述销插通孔插通的插通部和进入所述内侧构件的所述槽内的槽插入部,
所述插通部呈以销轴线为中心而在与所述销轴线平行的销轴线方向上长的柱状,
所述槽插入部形成在作为所述插通部的所述销轴线方向中的一方侧的前端侧,
在所述槽插入部形成有与所述销轴线平行的支承面,
在所述槽接触构件形成有与所述槽插入部的所述支承面相对的被支承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在所述插通部的所述前端侧形成有朝向所述支承面的一侧且随着从所述支承面远离而逐渐朝向所述前端侧的锥形接受面,
在所述槽接触构件形成有与所述插通部的锥形接受面进行面接触的锥形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在所述槽插入部形成有:所述槽插入部的表面中的与所述槽接触构件的表面相对的相对面;所述槽插入部的所述表面中的除了所述相对面之外的露出面;及所述相对面与所述露出面所成的角,
在所述槽接触构件形成有:所述槽接触构件的表面中的与所述销的表面相对的相对面;所述槽接触构件的所述表面中的除了所述相对面之外的露出面;及所述槽接触构件的所述相对面与所述槽接触构件的所述露出面所成的角,
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所述一方的构件的包括所述角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所述槽插入部的所述露出面具有形成在所述槽插入部的所述前端侧且朝向所述前端侧的前端面,
所述槽接触构件的所述露出面具有形成在所述槽接触构件的所述前端侧且朝向所述前端侧的前端面,
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所述一方的构件的包括所述前端面与所述相对面所成的角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对所述位置限制凹部进行划定的凹面构成假想圆柱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该假想圆柱以相对于所述一方的构件的所述相对面和所述露出面这双方倾斜的假想轴为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其中,
在所述槽接触构件形成有第一被卡合部,该第一被卡合部形成在所述槽接触构件的所述前端侧且从朝向所述前端侧的前端面向与所述前端侧相反的基端侧延伸,相对于所述被支承面而呈凸状,
在所述槽插入部形成有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形成在所述槽插入部的所述前端侧且从朝向所述前端侧的前端面向所述基端侧延伸,相对于所述支承面而呈凹状,
所述第一被卡合部具有:基端侧被卡合部,相对于所述被支承面的突出量为规定突出量;及前端侧被卡合部,相比所述基端侧被卡合部而配置在所述前端侧,相对于所述被支承面的突出量比所述规定突出量大,
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基端侧卡合部,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凹陷量为所述基端侧被卡合部能够进入的规定凹陷量;及前端侧卡合部,相比所述基端侧卡合部而配置在所述前端侧,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凹陷量为所述前端侧被卡合部能够进入的凹陷量,
所述位置限制凹部形成在包括所述槽插入部的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前端侧卡合部的区域、及包括所述槽接触构件的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前端侧被卡合部的区域中的一方的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三菱日立电力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102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