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调整内燃机的气门正时的调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7099.5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8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斯文·多瑞;克劳迪娅·杰林斯基;安德里亚斯·格雷奇;约阿希姆·塞茨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4 | 分类号: | F01L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调整 内燃机 气门 正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内燃机的气门正时的调整装置(1),具有驱动轮(2)和与凸轮轴固定的从动部段(3),其中,所述驱动轮(2)这样地通过离心力操作装置(4)可转动地与从动部段(3)连接,使从动部段(3)能够根据驱动轮(2)的转速相对于驱动轮(2)在转动角范围内在提前位置或滞后位置之间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机动车辆,优选摩托车或者小型摩托车的内燃机(例如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的气门正时的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具有驱动轮和与凸轮轴固定的或能与凸轮轴固定地装配的从动部段,所述驱动轮直接地或者间接地与内燃机的输出轴抗扭地连接或能够抗扭地连接。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原则上已知这种被装配在内燃机的凸轮轴的端部上的调整装置,例如形式为根据叶片单元结构的液压凸轮轴调整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DE 102 53 496 A1中公开了这种凸轮轴调整装置。
这种已知的液压凸轮轴调整装置由于液压式的控制和其相对复杂的结构特别适合用在汽车应用方面,但是不太适合成本低廉的内燃机,尤其在小型发动机的机动车(例如,诸如摩托车或小型摩托车的双轮车辆)的范围内的内燃机,因为在这些小型车辆中液压性能明显较低或发动机电子装置相对于私人车辆或载重货车明显受到限制。尤其地,采用这种凸轮轴调整装置的价格高昂的换档致动器会导致如在汽车领域所熟知的内燃机更加不适合在双轮摩托车中使用。
此外还有已广为人知的机械凸轮轴调整装置,但这种凸轮轴调整装置具有包括相对多的组件的相对复杂的机构/机构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凸轮轴的调整装置,这种调整装置一方面应具有尽可能少的部件并且能够被价格低廉地制造,且另一方面在调整装置的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操作过程时由内燃机消耗的功率应尽可能地低。
所述技术问题通过如下的特征来解决,其中驱动轮这样地通过离心力操作装置可转动地与从动部段连接,使从动部段在运行时能够相对于驱动轮、根据驱动轮的转速、在(第一)转动角范围内转动至提前位置或滞后位置。
离心力操作装置具有多个离心件,优选两个、特别优选多于两个,其中每个离心件的质量重心/质量中心的被设置为偏心于驱动轮和/或从动部段(即,偏心于驱动轮和/或从动部段的旋转轴线)。由此使离心力操作装置的构造尤其简单。
另外,离心件在第一容置区域中可摆动地/可转动地支承在驱动轮上的第一支承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至少一个离心件优选能够绕着第一支承位置在一定的(第二)转动角范围内转动。由此,实现了对离心件相对于驱动轮的特别稳定的支承。
此外,离心件在第二容置区域中通过形状配合式连接与从动部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形状配合式连接被这样设计,使各自的离心件相对于从动部段在径向方向上可移动地导引。由此使调整装置的构造尤其简单。
离心件通过与驱动轮固定连接的运动销或连接销(也被称为支承销)被支承在驱动轮上构造的支承位置处。此外,每个离心件通过运动销形状配合地在从动部段中的径向延伸的槽中被可移动地导引。由此,仅仅需要在从动部段中,优选在从动部段的端侧设置槽,以便使从动部段与至少一个离心件建立有效连接。因此,离心件根据本发明在第二容置区域中通过形状配合式连接与从动部段连接,并且分别通过运动销(它形状配合地在从动部段中径向延伸的、被设计为长槽的槽中被可移动地支承运动销)在从动部段中被形状配合地可移动地导引。由此实现了价格特别低廉的支承。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离心力致动的、非连续的双叶片调整装置,这种调整装置主要被使用在摩托车的单气缸发动机或单气缸内燃机中。因此,针对尤其能够被成本低廉地制造的内燃机实现内燃机的输出轴和凸轮轴之间的可靠的相位调整。
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下面被详细地阐述。
有利的是,驱动轮和从动部段相互同轴地布置。由此进一步简化了调整装置的构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70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