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血液样本运输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05319.0 | 申请日: | 2016-0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11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 发明(设计)人: | 皮特·莫勒·索伦森;丹尼尔·布力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麦莎斯特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51/02 | 分类号: | B65G51/02;B65G51/36;G01N35/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李德魁 |
| 地址: | 丹麦***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样本 运输 系统 | ||
一种在管道系统中运输血液样本而不需使用胶囊的方法,该管道系统的内径大于所应用血液样本的内径,并小于所应用管道系统的长度,该方法包括至少下列步骤:A:在管道系统(1)中引入血液样本(8),其外径在12mm至18mm范围内,长度在80mm至110mm范围内,该管道系统包括配送站(3)和接收站(4);A1:检查血液样本(8)的物理尺寸,确保血液样本(8)适合该管道系统;B:血液样本(8)通过配送空气从配送站(3)配送。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管道系统中运输血液样本的方法,该管道系统的内径大于所应用血液样本的外径,并小于所应用血液样本的长度。该方法包括至少下列步骤:
A:在管道系统中引入血液样本,该血液样本的外径在12mm至18mm的范围内,其长度在80mm至110mm的范围内,该管道系统包括配送站和接收站,其中
B:通过配送空气将血液样本从配送站进行运送。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根据该方法,用于管道系统中的血液样本的运输系统。
发明背景
使用具有数个管道系统的输送系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通过真空或压缩空气将物品从配送站运送至接收站。通常以这种方式运送每个端部具有密封环的细长胶囊,且该管道系统的横截面填满胶囊。
由此胶囊作为在长管道系统中运输的塞体。通常在该胶囊中设置有将要运输至期望目的地的物品。这种系统被认为是所谓的气动配送系统,并已经与大型建筑物中的内部站点或类似物一起使用了很长时间。但是,这种系统的不便是多个物品不能像那样紧接着连续进行运送。
这是因为该系统是封闭的系统,并且如果该封闭系统接收了“错误的空气”,胶囊将在管道系统中停止行进。为了能够尽快地连续运送胶囊,已开发了各种系统。一些系统具有显示胶囊何时到达接收站的指示器,并且该系统由此做好再次使用的准备。并且,具有多种气动配送系统,其被分为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具有其自身的真空机构或鼓风机构,使得最近配送的胶囊一经过管道系统中的给定位置,新胶囊就能够进行配送。
但是,这些方案都依赖于要运输的物品要置入胶囊中并接着被配送。此外,必须在系统的另一端将物品从胶囊中取出。这意味着资源要用于包装物品以及取出物品。如果近似相同数量的胶囊双向运送,在接收站胶囊累积以及在配送站胶囊缺乏的问题将得到解决,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需要将胶囊分配至各个配送站,这要求额外的资源。
EP2483186B1公开了一种通用的运输系统,其中物品可连续进行配送,并且不需要在配送前将物品放置在胶囊中,该运输系统包括具有内径的管道系统,配送站和接收站,并且配送站提供用于加压空气的连接件。
但是,没有用于血液样本的特定运输系统或用于在管道系统中运输血液样本的方法,其中要对该血液样本的物理尺寸和/或重量进行检查,从而确保血液样本适合于该管道系统,这可能对当到达接收站时血液样本的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发明目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指明一种在管道系统中运输血液样本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管道系统中的血液样本的运输系统,其中该血液样本可连续进行配送,且不需要在配送前将血液样本置于胶囊中。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将血液样本送至接收站而不发生溶血现象,溶血现象是指由于例如通过改变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所处液体的渗透压,细胞膜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破坏,因此红细胞向周围介质释出血红蛋白(蛋白质)等。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将不会出现由于血液样本在管道系统中的运输过程中进行加速,其可高达重力加速度的16倍(16G),而使血液样本的质量下降。
在血液中具有45%的血细胞和55%的血浆。4-5升血液包含的血细胞相当于250亿红细胞、350亿白细胞和15亿血小板,包含的血浆围绕血细胞并且其90%由水组成,相当于大约2升水。血浆通过将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制得,其中血浆停置在顶部,而血细胞在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麦莎斯特有限公司,未经丹麦莎斯特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53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