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04455.8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5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下林弘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06 | 分类号: | A61B1/06;G02B2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于靖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连接器具有:上表面搭指部,其在把持部的外周面上沿长度轴方向延伸,供第1指放置;下表面搭指部,其在上表面搭指部的相反侧的周面沿与长度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将第1指放置在上表面搭指部上而进行把持时,供第2指或第3指搭挂;以及引导突起部,其与上表面搭指部配置在长度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对所插入的位置进行确定,通过使放置在上表面搭指部的第1指的指尖朝向形成在接受侧连接器上且与引导突起部嵌合的配置位置已知的引导槽而进行插入,从而直接地嵌合在接受侧连接器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与设备连接的缆线端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与设备连接的缆线上设置有能够装卸的连接器。在该缆线中内置有用于传送或输送电、光和流体(例如液体、气体等)的电布线、光纤或管等。其中,为了使连接作业简便化或减少缆线根数,大多使用将布线或管等组装内置在1根缆线内的复合缆线。
发明内容
通常在设置于电布线缆线的连接器上设置有嵌合用引导件以便仅通过插入到安装在设备上的接受侧连接器中而使端子(或电极)之间电连接,在插入时将连接器引导至正确的连接位置。如果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130号公报所示那样的与视频处理器连接的连接面为矩形形状的连接器,则构成为通过使互相设置在连接面上的凹部和凸部的嵌合部形成为梯形形状而仅在规定的位置处进行嵌合。
另外,例如,如果是公知的USB连接器,则在框状的金属壳体内分别设置有端子座(模具),在该端子座上形成有在插入时彼此接触的电极。由于USB连接器的能够嵌合的朝向被确定,所以在目视了两个连接器的端子座的朝向之后进行插入,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无法插入的情况下使其翻转而再次插入。
另外,由于外形为筒形的连接器在插入时难以明确彼此的嵌合位置,所以在壳体内表面或端子座的侧面上分别形成嵌合用突起或槽,使突起与槽一致而在其卡合的状态下滑动压入,使电极彼此连接。在该情况下,使连接器本身在按压的状态下旋转直到突起与槽一致为止。在连接器的连接构造为销端子和插座的情况下,在相互的中心轴彼此一致的状态下进行旋转的情况没有问题,但当使连接器在略微倾斜地按压的状态下旋转时,也会产生销端子的前端与插座的前端接触的情况,因此不优选。另一方面,如果采用在相互的连接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准插入位置的标识的结构,则能够不旋转地插入,但需要通过目视确认,无法凭感觉地把握嵌合位置而插入。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符合把持连接器的手指的形状的搭指部,能够在进行把持的状态下把握与嵌合目标的位置关系。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器的把持部,其形成为圆筒形状;上表面搭指部,其形成为在所述把持部的外周面上沿长度轴方向延伸,在进行把持时供第1指放置;下表面搭指部,其相对于所述上表面搭指部在长度中心轴的相反侧形成为沿与所述长度轴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在将所述第1指放置在所述上表面搭指部上的状态下进行把持时,供第2指或第3指中的任意手指搭挂;插入部,其配置在所述把持部内,插入到要嵌合的接受侧连接器中;以及引导突起部,其与所述上表面搭指部配置在长度轴方向的同一直线上,进行所插入的所述插入部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外观结构的图。
图2A是从连接器的正面观察时的外观图。
图2B是从下侧观察连接器时的外观图。
图2C是从连接端子侧观察时的外观图。
图2D是从缆线侧观察时的外观图。
图3是示出把持着连接器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将连接器嵌合在照相机控制单元中的状态的外观图。
图5是处于嵌合状态的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未经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4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