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持用户设备的测量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03398.1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9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坤昌;余仓纬;庄乔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0 | 分类号: | H04W7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1 | 代理人: | 白华胜,王蕊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用户 设备 测量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依据35U.S.C.§119要求2015年1月2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62/108,640,标题为“支持具有频宽缩减的LTE UE的方法(The Methods to Support LTE UEs with Bandwidth Reduction)”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上述申请的标的在此合并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所揭露实施例一般有关于LTE网络,以及更具体地有关于LTE用户设备(UE)的信道设计以及测量。
背景技术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是运营商重要的营收渠道,以及从运营商角度具有巨大潜力。MTC UE/装置的成本降低成为是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概念的实现的巨大使能。很多MTC装置旨在低端(每个用户的低平均预算,低数据率)应用,其足够可以被GSM/GPRS所处理。由于这些装置的低成本以及GSM/GPRS的良好覆盖,对于MTC UE提供商有很少动机去使用支持LTE无线接口的模块。为了保证MTC UE供货商(vendor)以及运营商,将低端MTC装置,从GSM/GPRS到LTE移转有清晰的商业利益,在版本11(R11)中引入新类型终端,即低成本机器类型通信(LC MTC)UE。降低LC MTC UE的成本以用于低端MTC市场,以与GSM/GPRS终端竞争。LC MTC UE特点包含:1)一个RX天线;2)DL以及UL最大传送区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大小为1000比特;3)频宽缩减(Bandwidth reduction,BR)-用于每一个信道传输的资源限制到连续6个PRB(1.4MHz),以降低成本,以及4)覆盖范围增强(Coverage Enhancement,CE)LC MTC UE的一些应用需要15到20dB覆盖范围扩展(Coverage Extension,CE)以及公认方式的重复传输,以补偿穿透损耗。
在LTE R12中,显示出具有一个接收天线的半双工FDD(half-duplex FDD,HD-FDD)MTC成本上有竞争力。频宽减少技术可以提供进一步的成本降低。具有频宽缩减的UE(BR-UE)可以透过降低缓冲器大小、减少用于信号处理的时钟率以及等等而实现为具有更低成本。但是,当BR-UE尝试驻留在LTE小区,该LTE小区的小区频宽,比BR-UE频宽所支持的频宽更大。在LTE中,控制信道包含分布在整个频宽内的PCFICH、PHICH以及PDCCH。当在BR-UE侧支持频宽比PBCH所指示出来的小区频宽更小时,BR-UE只能解码中间6个PRB分布的PBCH以及PSS/SSS。BR-UE不能解码SIB、PDSCH、RAR,或者寻呼,因为缺少解码控制信道的能力。需要新颖的控制信道设计以使得BR-UE能够驻留在LTE小区上。
当有太多BR-UE,对于服务eNB在中间6个PRB对中调度全部BR-UE是不可能的。因此,服务eNB可以尝试在不同的PRB对调度不同的BR-UE。在这些情况下,没有调度在中间6个PRB对的BR-UE不能实施用于切换以及参考信号时间差(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RSTD)测量的同频(intra-frequency)测量。因此,需要用于同频/RSTD测量的方法。
进一步说,BR-UE提供全DL小区频宽的信道品质报告。BR-UE不能在一个子帧上测量宽频(wideband)CQI。因此,需要估计全频宽的方法,这样服务eNB可以有效的方式调度BR-UE。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支持具有频宽减少的LTE用户设备的方法。由于用于成本缩减的减少频宽设计用于UE的资源限制到连续6个PRB对(1.4MHz)。分布在全信道频宽内,每个窄带子频带中6个或者更少连续PRB对,分配用于UE的发送以及接收。本发明提出新颖的控制信道以及数据信道设计使得UE能够驻留在LTE小区上。提供用于同频测量、用于RSTD测量,以及用于UE的信道品质估计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33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