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02811.2 | 申请日: | 2016-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天明裕;长谷川隆史;高崎裕史;长尾健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2/10;H01M2/30;H01M10/44;H01M10/5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王亚爱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汽车等的电动机驱动用的电源,或者作为家庭用或产业用的电源,利用了将多个电池并联、串联地连接来增大充电容量和输出电压的组电池。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182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11-1150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组电池废弃的情况下,最好是放电处理成旧的组电池的端子电压理想地变成0伏特后再将组电池废弃。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用使多个二次电池的电压均等化的均衡电路来使二次电池完全放电的技术。均衡电路是对多个二次电池的每一个二次电池使电极间短路的电路。
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强制放电机构:利用侵入到蓄电装置中的液体使电阻体可动,通过可动的电阻体而使电力输送路径之间导通,从而使蓄电池自发且自动地放电。专利文献2公开的强制放电机构不是实现将蓄电池废弃时的放电处理的机构,而是公开了由于最近的异常气象等,在因河川泛滥所导致的道路被水淹或洪水所导致的汽车被淹没或者流出、房屋的浸水等使蓄电池被水润湿等情况下起作用的强制放电机构。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人为操作就能在将组电池废弃时使组电池的能量放电的蓄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池、放电装置、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的控制部。放电装置具有溶胀性构件、可动式开关、和放电开关。通过溶胀性构件发生膨胀,从而使可动式开关移动。通过可动式开关移动,从而将放电开关接通。将放电开关被接通了这一意思的信号传达至控制部,开始电池的放电。
本公开涉及的蓄电装置具备:电池和放电装置。放电装置具备:溶胀性构件、可动式的导电板、放电用的正极端子、和放电用的负极端子。放电用的正极端子与电池的正极端子电连接。放电用的负极端子与电池的负极端子电连接。通过溶胀性构件发生膨胀,从而使导电板移动,导电板使放电用的正极端子与放电用的负极端子短路。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不需要人为操作就能够在将组电池废弃时使组电池的能量放电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蓄电装置的附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5表示了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内部构造。
图6是表示壳体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的放电装置的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蓄电装置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10表示了实施方式2的放电装置的内部构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实施方式的例子。在被参照的各图中,有时省略针对实质为同一结构的重复说明。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被用作家庭用或者产业用的电源的蓄电装置。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装置被设想在日常中使用。作为蓄电装置的使用方式,例如,在电力费用便宜的时间段对电池充电,在电力费用高的时间段将充电到电池的电力供给至负载。
使用图1至图7,来说明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蓄电装置30的外观的立体图。以图1的蓄电装置30的配置方向为基准,来定义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图2是从Y方向观察蓄电装置30的情况下的蓄电装置30的侧视图。图3是用于说明蓄电装置30的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装置30构成为包含4个电池块100和对包含于电池块100的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
电池块100例如构成为包含将多个圆筒型的电池并联地电连接而成的组电池。相邻的电池块100的正极端子16和负极端子18通过总线14被串联地电连接。在电池块100的侧面和上表面设置固定构件19。固定构件19被固定于电池块100的底面24。
控制基板50、电压变换装置60等构成对电池的充放电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正极端子16A以及负极端子1gA实际上经由控制系统与负载20以及商用交流电源10电连接。信号线4用于将与电池块100的状态相关的信息传达至控制部160。
蓄电装置30具备放电装置21。后面会讲述放电装置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2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