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AS数据访问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80001864.2 | 申请日: | 2016-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8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涛;刘洪广;方钧炜;贺荣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as 数据 访问 方法 系统 相关 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NAS数据访问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应用于NAS系统中,NAS客户端接收访问请求消息,根据访问请求消息中携带的待访问的目标数据的信息确定操作对象,操作对象中包括目标数据所归属的目录和/或文件;根据预设的文件系统类型描述的格式,生成第一直接内存访问文件系统DMAFS报文,预设的文件系统类型用于描述DMAFS的格式;向加速装置发送第一DMAFS报文,以便所述加速装置将第一DMAFS报文中的操作对象和操作类型转换为网络文件系统NFS数据以及将NFS数据封装为网络传输协议报文发送给NAS服务端。由此降低NAS客户端的CPU和内存负载和NAS系统的处理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存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NAS数据访问的方法、系统、加速装置及NAS客户端。
背景技术
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客户端/服务端(Client/Server,C/S)模式工作的存储网络共享系统,由NAS服务端为NAS客户端提供基于网络的文件共享服务,无需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AS)的干预,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可提供跨平台文件共享功能,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在企业数据中心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得应用。
现有技术中,如图1A所示,NAS客户端和NAS服务端之间通过网卡接口相连,并基于网络共享系统(Common Internet File System,CIFS)或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System,NFS)进行通信,其中,CIFS为微软定义的应用逻辑,主要应用在Windows的操作系统的NAS客户端和NAS服务端之间,NFS为Linux和Unix定义的应用逻辑,主要应用在Linux操作系统的NAS客户端和NAS服务端之间。如图1B所示,NAS的协议栈包括:当NAS客户端的应用软件需要访问NAS服务端的NAS数据时,在NAS客户端内部先将访问请求消息发送给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 System,VFS),VFS再将请求消息转发给NFS,NFS将请求消息经过外部数据表示(External Data Representation,XDR)转换,然后发送给远程过程调用(RemoteProcedure Call,RPC)模块;RPC模块选择TCP/IP、UDP/IP或者RDMA(后两种协议在图上没有描述)等网络协议,如PRC选择TCP/IP协议时,则需经过开放网络计算(Open NetworkComputing,ONC)和传输控制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TCP)PRC等网络协议处理,再通过底层的硬件设备(如网卡)及驱动(如网卡驱动),将请求发送到NAS的服务端。而NAS服务端经过与之类似且相反的流程接收NAS客户端的请求,并将相应的信息回复给NAS客户端。在媒资行业等NAS客户端硬件资源有限的场景中,上述厚重的协议处理过程导致NAS客户端的CPU负载高、内存占用多、时延不理想的问题,影响NAS客户端的整体性能和数据访问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AS数据访问的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NAS数据访问过程中存在的NAS客户端的CPU负载高、内存占用多、处理时延长的问题,以此提高NAS客户端的整体性能和数据访问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1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波纹状外导体的同轴电缆及其形成方法
- 下一篇:抗扭转铠装缆绕绳系统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