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城市的供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00004.7 | 申请日: | 2016-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9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冯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旋宇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孔丽霞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城市 供热 管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城市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智能城市是一个系统。也称为网络城市、 数字化城市、信息城市。不但包括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这些基本的 要素,还会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城市的供热系统现在无法实现智能的管理,导致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理方法。其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无 法对供热进行管理的缺点。
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住宅内的人员信息;
依据该人员信息以及室外的温度调整供热阀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室内的温度,如室内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则降低供热阀的开度,如 室内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则提高供热阀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与住宅位置低于设定阈值时,增加供热 阀的开度。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住宅内的人员信息;
调整单元,用于依据该人员信息以及室外的温度调整供热阀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获取室内的温度,如室内的温度高于温度阈 值,则降低供热阀的开度,如室内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则提高供热阀的开度。
可选的,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与住宅位 置低于设定阈值时,增加供热阀的开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室内人员的统计以及室外的温度智能调整该 供热阀的开度,从而调整室内温度的高低,所以其具有智能控制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 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理方法的流 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理系统的结 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 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1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 理方法,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住宅内的人员信息;
步骤S102、依据该人员信息以及室外的温度调整供热阀的开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室内人员的统计以及室外的温度智能调整该 供热阀的开度,从而调整室内温度的高低,所以其具有智能控制的优点。
可选的,上述步骤S102之后还可以包括:
获取室内的温度,如室内的温度高于温度阈值,则降低供热阀的开度,如 室内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则提高供热阀的开度。
可选的,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与住宅位置低于设定阈值时, 增加供热阀的开度。
请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智能城市的供热管 理系统,该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201,用于获取住宅内的人员信息;
调整单元202,用于依据该人员信息以及室外的温度调整供热阀的开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室内人员的统计以及室外的温度智能调整该 供热阀的开度,从而调整室内温度的高低,所以其具有智能控制的优点。
可选的,上述调整单元还用于获取室内的温度,如室内的温度高于温度阈 值,则降低供热阀的开度,如室内的温度低于温度阈值,则提高供热阀的开度。
可选的,上述调整单元还用于获取人员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与住宅位 置低于设定阈值时,增加供热阀的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旋宇,未经冯旋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000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