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群装槽翻转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2904.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71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京兵;单继伟;王晓亮;党金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鑫旭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群装槽翻 转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群装槽翻转机,属于铅酸蓄电池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蓄电池在制作完成后,会将其装入电池槽,使蓄电池外部存在一层保护壳,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以及在恶劣环境下的耐用性,然后将电池立起。目前,国内铅酸蓄电池焊接后,将蓄电池装槽的方式大都为采用人工装槽翻转,但是人工装槽翻转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蓄电池重量大,此生产方式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2)人工装槽翻转速度有限,导致生产效率低;
(3)由于每个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不同,使装槽和翻转的速度受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和个人工作态度影响较大,造成生产效率不稳定,使产品出产量的无法得到准确的预估;
(4)增加操作人员与铅零件的接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群装槽翻转机,避免人工介入,生产效率高,使生产速度非常稳定,大大的减少了操作人员与铅零件的接触,可以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完成装槽和翻转两个动作,减少了运输成本,节省了操作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包括辊道部分,辊道部分安装有为槽限位的槽定位装置Ⅰ、槽定位装置Ⅱ、槽定位装置Ⅲ,辊道部分上还设有装槽移动组件,装槽移动组件带动装槽推杆组件与槽定位装置Ⅰ、槽定位装置Ⅱ、槽定位装置Ⅲ配合对目标物进行装槽。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辊道部分包括支撑架,以及安装于支撑架上的动力辊道,动力辊道通过安装在支撑架上的电机驱动。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装槽移动组件设有与辊道部分连接的连接板以及安装在辊道部分上的轨道副,轨道副上设有可沿轨道副移动的连接块,连接块上安装有支撑连板,装槽移动组件还设有推动支撑连板沿轨道副移动的动力机构A。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装槽推杆组件设有安装在支撑连板上的推杆连接块,推杆连接块上安装有可以旋转的推杆,推杆通过安装在支撑连板上的动力机构B带动旋转。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槽定位装置Ⅰ设有连接在支撑架上的导轨固定板,导轨固定板上安装有导轨,导轨上设有可以沿导轨移动的导轨副,导轨副连接有挡板,挡板通过接头连接到设置在导轨固定板上的动力机构C,由动力机构C带动挡板沿导轨运动。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动力辊道下方设有余粉收集盒。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槽定位装置Ⅱ设有安装在辊道部分顶部两端的立柱,立柱顶部通过上横梁连接,两根立柱上安装有后端限位板,后端限位板之间通过引板固定块Ⅰ和引板固定块Ⅱ安装有上端引板和下端引板,立柱后方安装有限位导向板,上端引板上方设有上端板。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槽定位装置Ⅲ设有动力机构D和限位折板,动力机构D和限位板分别位于辊道部分顶部两端,动力机构D的活塞杆上设有限位挡板。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极群翻转机包括辊轴支撑板,辊轴支撑板安装在支架上,辊轴支撑板为“L”形,且拐角处通过转轴安装在支架上,辊轴支撑板可沿位置限定处旋转,辊轴支撑板上连接有翻转力臂,翻转力臂铰接有动力机构E,由动力机构E通过翻转力臂拉动辊轴支撑板旋转。
所述的极群翻转机,辊轴支撑板和动力机构E通过翻转支撑部分连接到支架。
所述的极群翻转机,翻转支撑部分设有连接到支架上的翻转固定板,翻转固定板顶面上设有为辊轴支撑板缓冲的垫柱,翻转固定板一端还设有翻转支撑快,翻转支撑块上设有轴套,辊轴支撑板的转轴安装在轴套内;翻转固定板底面上设有气缸座,动力机构E的缸体铰接在气缸座上。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动力机构A、动力机构B、动力机构C、动力机构D和动力机构E的驱动器的通信端连接有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向动力机构A、动力机构B、动力机构C、动力机构D和动力机构E发送速度、距离和方向信息,由动力机构A、动力机构B、动力机构C、动力机构D和动力机构E的驱动器驱动完成动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所述的极群装槽翻转机,全程由PLC控制器以现有的流程程序进行流程步骤控制,由机械部件完成动作,避免了人工的介入,从而也避免了人与铅零件的接触,PLC控制器按照先后完成动作的顺序向动力机构A、动力机构B、动力机构C、动力机构D和动力机构E下达动作命令,使动力机构A、动力机构B、动力机构C、动力机构D和动力机构E带动各个部件按顺序快速反应,且机械性的重复动作,大大的提高了蓄电池装槽和翻转的生产稳定性,使生产预估更加准确,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连续的装槽及翻转减少了运输成本,节省了操作安装空间。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鑫旭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鑫旭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29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