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2740.2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4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彩萍;李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A61F2/95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植入主动脉的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手术的兴起,应用于人体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的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关注。相对于传统外科手术,该方法因具备创伤小、疗效高、风险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成为当今治疗动脉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保证支架在血管内的牢固固定,目前使用的主动脉支架需要较大的锚定长度。所以当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邻近或累及主动脉分支动脉时,目前市场上的支架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将不同程度的封堵分支动脉而将分支动脉闭塞。而有些分支动脉承担着重要器官的供血,闭塞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出现了开窗型支架,其方法是:根据病人具体的解剖学情况,在管状的主动脉覆膜支架上开窗,开窗位置与分支动脉位置对应;手术中,将主动脉支架植入主动脉病变部位时,同时将开窗位置对准分支动脉,再在分支动脉中植入分支支架。但此种方法缺点很多:首先,由于病人的解剖结构各异,开窗位置各不相同,支架需要特别定制,不能批量生产,而且定制支架用时长,不能用于急症手术;其次,这种定制的开窗支架,在体内释放时,开窗位置必须对准受累及的分支动脉,如有偏差则可能导致分支动脉血流障碍以及相关的并发症,这对医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操作比较复杂;再者,在开窗位置再接一个分支支架,两个支架的重叠位置只有窗口位置,可能导致分支支架与主动脉支架连接不稳固、易脱落。
为了解决开窗支架的缺陷,目前出现了在开窗支架内的开窗位置再内置一个内置支架,该内置支架位于开窗支架的管腔内,一个端部位于开窗支架的管 腔内,另一个端部与开窗支架的开窗位置处连接并重合,通过导丝建立内置支架与分支血管之间的路径,再释放分支支架建立血流回路。但是由于需要开通的分支动脉一般都比较小,为了保证内置支架与分支支架的连接强度,内置支架会与分支支架具有一定的重叠,这就导致内置支架的内径比较小。因而当建立内置支架到分支动脉的导丝轨道时,导丝比较难以进入内置支架。一种解决方法是,增加内置支架的开口,例如,内置支架形成锥状或台阶状,但是,这样会造成血流对内置支架开口处的冲击力较大,导致内置支架移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导丝进入,且内置支架不易移位的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解决方案是:
一种覆膜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内,所述第一支架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支架连通的窗口,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一主体及与所述第一主体连通的第二主体,第二主体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所述窗口连通,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波形环状物及覆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上的第一覆膜,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为开口环,具有纵向开口,所述第一覆膜沿所述第一主体的纵向中心轴方向剖开且展开后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纵向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沿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纵向开口展开后的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纵向中心轴方向的长度,在自然状态下,第一主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膜上开设有至少一行通孔,一行所述通孔的中心连线位于垂直于所述第一主体纵向中心轴的同一圆周上,且所述第一主体在一行所述通孔重叠后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主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行通孔的多个通孔中,位于两端的通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覆膜沿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纵向中心轴剖开且展开后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纵向中心轴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 沿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纵向开口展开后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纵向中心轴的长度之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行所述通孔为多行通孔,多行所述通孔排成一个阵列,且位于同一列上的通孔的中心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纵向中心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行所述通孔包括至少两个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沿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周向方向相对的两个端部段在沿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周向方向上重叠形成重叠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重叠区域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覆膜沿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纵向中心轴展开后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沿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的纵向开口展开后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波形环状物纵向中心轴的长度之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27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