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性笔的笔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2186.8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金传国;金传党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金锐笔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3K1/08 | 分类号: | B43K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401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性笔 笔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性笔的笔头。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的中性笔的笔芯一般包括有油管和笔头,油管中的油墨通过自身的重力逐步从笔头中的间隙中流出,达到书写的功能。但是,当笔头裸露在大气中过久,笔头的油墨容易和空气接触,导致笔头的油墨发生凝结而堵塞笔头,从而导致下次书写时不流畅,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笔头的油墨发生凝结而堵塞笔头的情况发生的中性笔的笔头。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中性笔的笔头,包括一体连接的固定管和笔尖,所述笔尖远离固定管的一端设置有出油腔,所述出油腔内设置有圆珠,所述圆珠部分露出出油腔外,所述圆珠直径大于出油腔远离固定管一端的直径,所述笔尖设置有连通出油腔的连通孔和连通固定管的进油腔,所述连通孔远离出油腔的一端和进油腔远离固定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固定管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圆珠的一端与固定管固定连接,靠近圆珠的一端设置顶杆,所述顶杆穿过进油腔、连通孔后与圆珠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外力挤压圆珠时,圆珠受到弹簧的弹力而密封住出油腔远离固定管的一端,使油墨不会外溢。而在进行书写的时候,纸张挤压圆珠,使圆珠在出油腔内发生偏移,导致油墨能够从圆珠和出油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能够避免笔头的油墨发生凝结而堵塞笔头的情况发生的中性笔的笔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珠靠近固定管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设置有定位孔,所述顶杆远离弹簧的一端位于定位孔中,所述连接块位于连通孔中并沿着连通孔移动,所述连接块和连通孔间隙配合,所述顶杆和定位孔的内壁紧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情况下,顶杆粗度较小,若是顶杆直接抵接在圆珠上,顶杆定在圆珠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化。而圆珠又是球体,因此顶杆在圆珠上的位置变化导致顶杆对于圆珠的作用力不同,从而影响圆珠控制油墨流出的效果。而顶杆与连接块套接,连接块和圆珠连接,因此顶杆定在圆珠上的位置不变。而连接块和连通孔间隙配合,使油墨能够从连接块和连通孔之间的间隙从进油腔进入出油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笔尖在进油腔处设置有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与固定管内壁所成夹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一内壁和固定管内壁所成夹角小于第二内壁和固定管内壁所成夹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第一内壁垂直于固定管内壁,第二内壁平行于固定管内壁,则会导致进油腔内存在油墨集聚的角落。而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与固定管内壁所成夹角均为钝角,第一内壁和固定管内壁所成夹角小于第二内壁和固定管内壁所成夹角,油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均能够流向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管远离笔尖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径小于固定管的外径,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和固定管的内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的外径较小,便于和油管进行套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远离固定管的一端设置有储油槽,所述弹簧远离顶杆的一端与储油槽远离油管的一端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槽的设置一方面用于接收油管流入连接管的油墨,一方面提供弹簧的连接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槽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槽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的内径,从而起到对油管流入的油墨起到缓冲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无外力挤压圆珠时,圆珠受到弹簧的弹力而密封住出油腔远离固定管的一端,使油墨不会外溢。而在进行书写的时候,纸张挤压圆珠,使圆珠在出油腔内发生偏移,导致油墨能够从圆珠和出油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流出,从而能够避免笔头的油墨发生凝结而堵塞笔头的情况发生的中性笔的笔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出油腔远离连通孔一端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连接管;2、储油槽;3、固定管;4、笔尖;5、进油腔;6、第一内壁;7、第二内壁;8、连通孔;9、出油腔;10、圆珠;11、连接块;12、定位孔;13、顶杆;14、弹簧;15、限位板;16、中心孔;17、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金锐笔业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金锐笔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21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