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机壳体及具有该电机壳体的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1738.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9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王配;梁文博;喻皓;覃云萍;陈寄贵;王文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李萌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壳体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壳体及具有该电机壳体的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电动汽车因具有环保节能、噪声小的优点,从而倍受各大生产厂商的推崇。
新能源汽车的电机具有功率密度高、输出电压变化范围大、过载能力强的优点,然而,电机的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电磁负荷以及提高电机的性能,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对电机进行冷却降温,以防止电机的温度过高。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在电机壳体的上设置冷却液流道,并使冷却液流过冷却液流道以对电机壳体内部的定子及转子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液流道大多为螺旋结构。螺旋结构形式的冷却液流道,其进出水口设置于电机壳体的两端,水道光滑,水阻力损失小、散热面积大、冷却效果较好,但是在冷却液从双螺旋冷却液流道进液口流向出液口时,一方面冷却液在出液口处的温度会高于进液口处的温度,形成温度梯度;另一方面冷却液距电机内部的距离越近,其温度会越高,容易形成局部层流,上述原因使冷却液的吸热并不充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壳体及具有该电机壳体的电机,该电机壳体能够减小冷却液流道内冷却液的层流现象,增大冷却液湍流扰动,使冷却液热传导充分,从而提高电机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壳体,包括内壳体及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套设于所述外壳体外,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冷却流道,在所述冷却流道内设置有扰流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弹簧沿所述冷却流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冷却流道的两端上,所述扰流弹簧的自由长度小于所述冷却流道的长度,当所述扰流弹簧设置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时,所述扰流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弹簧沿所述冷却流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冷却流道的两端上,所述冷却流道的长度小于所述扰流弹簧的最大拉伸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弹簧沿所述冷却流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冷却流道的两端上,当所述扰流弹簧固定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时,所述扰流弹簧的底部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底面接触。
进一步地,当所述扰流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扰流弹簧的外径大于所述冷却流道的宽度,当所述扰流弹簧固定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时,所述扰流弹簧与所述冷却流道的两个侧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流道为螺旋型流道,在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两条相互平行的肋板,两条所述肋板在所述内壳体上,从所述内壳体的一端至所述内壳体的另一端呈螺旋状布设,当所述外壳体套设于所述内壳体上时,两个所述肋板的顶端均与外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冷却流道由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及两条所述肋板围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内壳体的两端设置有阻挡边,当所述外壳体套设于所述内壳体上时,所述阻挡边与所述外壳体接触并形成密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扰流弹簧沿所述冷却流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扰流弹簧的两端通过焊接固定于所述冷却流道内,沿所述扰流弹簧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有多个焊点,所述扰流弹簧通过间隔的多个所述焊点与所述冷却流道的底面焊接。
进一步地,多个焊点等间距布设。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壳体。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冷却流道内设置扰流弹簧,由于弹簧为螺旋状,当冷却液经过冷却流道时,螺旋状的弹簧会对冷却液的流场产生湍流,使靠近内壳体的下层冷却液与靠近外壳体的上层冷却液充分混合,减小冷却液流道内冷却液的层流现象,使冷却液与内壳体的热交换更加的充分,从而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壳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1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开架式数码变频发电机散热结构
- 下一篇:潜水渣浆泵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