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溜肩加双附着块式直握乒乓球拍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1699.7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山 |
主分类号: | A63B59/45 | 分类号: | A63B59/45;A63B102/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71 天津市河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溜肩加双 附着 块式直握 乒乓球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乒乓球运动项目的一种器材发明。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球拍两肩缩窄降低,又由于在传统球拍每面单附着块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附着块,故称溜肩加双附着块式直握乒乓球拍。(以下简称双附式球拍)。
背景技术
现行的直握球拍(以下简称端肩式球拍),不论是中式的还是日式的,都存在着握拍不灵活,拍型不易调控等弱点,这些弱点限制了乒乓球技术的发挥。比如,正手攻球时容易仰板,反手横打时想仰板又仰不起来。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端肩式球拍两肩过高,既限制了拇指、食指、中指的活动范围,又使拍面和手腕之间产生了钝角,在挥拍击球时,很难处于同一直线。第二方面,端肩式球拍拍柄正面附着块A不是平面,限制了拇指压拍。第三方面,中国端肩式球拍拍柄食指握拍部位没有附着块B,因而,拇指的助推作用和食指的勾握作用都不理想。又由于日本端肩式球拍拍柄食指勾握部位有一方头,虽然便于食指勾握,但由于方头过高且居中,限制了反打时的拇指压拍,使反打技术难以发挥。
本人父亲之前申请并获批的实用新型——溜肩式直握乒乓球拍201020183378.7号(以下简称溜肩式球拍)虽然对端肩式球拍做了改进,但其拍肩的倒人字形下部外翻限制了食指的伸展,造成正手攻球时出现击球瞬间舔板的现象。实践证明溜肩式球拍适用于正面贴长胶或正胶,反面贴反胶的打法,不适用两面贴反胶的选手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球拍,力求改变现行的直握球拍握拍不灵活,不易调控拍型等弱点,使乒乓球技术更全面,更精确地发挥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施的:一种溜肩加双附着块式乒乓球拍,包括拍面、拍柄和拍柄附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拍左右肩呈圆弧八字形;所述的球拍拍柄每面附有两个附着块A和B;附着块A呈长方平面形粘在拍柄上面,附着块B呈勾握形,附着块B的位置在拍柄一侧。
由于以上方案的实施,双附式球拍起到了如下作用:
1、拍面两肩缩窄降低的作用在于、既减轻了球拍的重量,又增加了拍头的击球力度,使得握拍面积和握拍手虎口空隙以及反手横打时拍面后仰度夹角同时加大,握拍灵活,易于控制拍型;
2、附着块A的作用在于拇指关节部位能够压在拍柄里面而不是拍柄侧面;
3、附着块B的作用在于,既能用食指勾握,又为反打时的拇指压拍让出了位置,帮助姆指和食指使用更加合理。不论是攻球,推挡和反打,食指都能勾握,使两面打的转换和攻球转推挡,反打转推挡,搓球转推挡等结合技术发挥得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图。其中:1肩头部位,2左右肩,3左右肩拇食指握拍部位(肩宽中部),4拍柄,5拍柄附着块A,6拍柄附着块B,7拍面。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拍柄附着块B正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拍柄附着块B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3,一种溜肩加双附着块式乒乓球拍,包括拍面、拍柄和拍柄附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拍左右肩呈圆弧八字形;所述的球拍拍柄每面附有两个附着块A和B;附着块A呈长方平面形粘在拍柄上面,附着块B呈勾握形,附着块B的位置在拍柄一侧。
其区别特征如下:
1、肩头部位(1)低于端肩式球拍1-2公分,即两肩降低。左右肩(2)之间距离小于端肩式球拍4-5公分(肩宽6-7公分),即两肩缩窄;
2、球拍左右肩呈圆弧八字形;
3、所述的球拍拍柄每面附有两个附着块。附着块A呈长方平面形(用普通套胶的海绵胶皮也可)粘在拍柄上面,附着块B呈勾握形。附着块B的位置放在拍柄偏食指一侧。
以反手横打为例:端肩式球拍反手横打时虎口受压较大,手腕与拍面不能处于同一直线而形成钝角,腕部和前臂肌肉皆处于紧张扭曲状态,只有靠改变手形才能有效击球,但即使改变手形也仅仅是摩擦大于撞击,很难打出高质量的攻球。
双附式球拍由于两肩缩窄和降低,反手横打时拍面与手腕之间的钝角加大,基本接近同一直线,腕部和前臂肌肉自然放松,球拍触球瞬间摩擦和撞击轻松流畅。因而,反手横打能自如地击出高质量的球。
再以正手攻球为例:溜肩式球拍拍肩的倒人字形下部外翻限制了食指的伸展,会造成正手攻球时出现击球瞬间舔板的现象。
双附式球拍将拍肩改为圆弧八字形,保证了正手攻球时拍面的前倾度,舔板的现象自然消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山,未经何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1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速永磁电机空心转子冷却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刷电机安装定位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