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地形车的球头转向式手龙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1051.X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8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曹马涛;曹跃进;楼贵东;吴国强;叶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0 | 分类号: | B62K21/00;B62K2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形 转向 龙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全地形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全地形车的球头转向式手龙头。
背景技术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在中国俗称沙滩车。因其结构与摩托车十分相似,且许多部件与摩托车通用,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四轮摩托车”。该种车型具有多种用途,且不受道路条件的限制,在北美和西欧应用较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全地形车的一般有四个轮子,但也有三轮的全地形车,传统的三轮全地形车的前轮都是只能在左右方向上摆动的,虽然平时行驶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时车体驶入一些湿泥地、沼泽地时,车轮会经常陷在其中而无法驶出,此时车轮再怎么左右摆动也很难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全地形车驶入一些不规则地形很难很难摆向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地形车的球头转向式手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全地形车的球头转向式手龙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轮子、轮架、连接杆、连接块、主杆、主限位块、主紧固件、把手、副杆、副限位块、副紧固件和外接连接装置,所述的轮子设置在轮架上,轮架的上端中心处固连着连接杆,连接杆的顶部固连着连接块,连接块上开设有一主连接口和一副连接口,主连接口和副连接口的尺寸分别与主杆和副杆的尺寸相匹配,主连接口与连接杆同轴,主杆能通过该主连接口与连接块连接,副杆能通过该副连接口与连接块连接,主杆与连接块的连接处设置着主紧固件并能通过该主紧固件使它们两者之间相互紧固,副杆与连接块的连接处设置着副紧固件并能通过该副紧固件使它们两者之间相互紧固,主限位块通过外接连接装置固连在全地形车的车架上,副限位块可升降设置在全地形车的车架上,且副限位块与车架的连接处设有一限位块锁紧机构并能通过该限位块锁紧机构使它们两者之间相互紧固,主限位块上开设有滑孔,主杆上下滑动设置在该滑孔内,主杆的顶端与把手连接,副限位块上开设有球形槽,副杆的杆间设有一球体,球体尺寸与球形槽相匹配,球体嵌入该球形槽内形成球铰链连接,副杆的顶部设有手握球,所述的外接连接装置包括外接杆、外接片和外界转动盘,外接杆的底端与上述主限位块连接,外接片设置在外接杆的顶端,外界转动盘转动设置在外接杆上,外界转动盘用于连接全地形车的保险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球头转向式手龙头在平时行驶时采用与传统的全地形车手龙头并无区别的主杆连接方式;当遇到地形较差的坑洼泥泞路面可以通过副杆连接方式,采用自由度更高的球铰链,使得轮子的摆动方向更为自由,行驶过程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主杆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副杆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接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轮子;2、轮架;3、连接杆;4、连接块;5、主杆;6、主限位块;7、主紧固件;8、把手;9、副杆;10、副限位块;11、副紧固件;12、外接杆;13、外接片;14、外界转动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涛涛车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1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转向车
- 下一篇:可立锅盖提手(帕匠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