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滑动测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0760.6 | 申请日: | 2016-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8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琇峰;和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微著设备诊断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动 测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动检测,特别是涉及滑动测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广泛应用,振动检测已经是工业设备不可缺少的辅助因素,例如,据统计,旋转机械的振动故障有70%来源于转子系统的不平衡。机械损伤、污染物堆积、轴孔偏离中心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另外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轴弯曲、腐蚀等现象也可能引起转子不平衡。
采用振动检测,可通过对机器或结构在工作状态振动下的状态监测,对机器或结构可进行故障诊断、环境控制与等级评定等;通过测量机器或结构的受迫振动获得被测对象的动态性能,包括固有频率、阻尼、响应、模态等信息,从而能够找出薄弱环节,通过改进设计提高其抗振能力,或通过隔振处理改善机械的工作环境和性能。例如,现有的测振仪能够针对各类机械结构、系统、零件,如汽轮机、压缩机管系、汽车、转子等;通过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的振动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但是,现有的测振仪往往需要手持操作,容易受到干扰,并且当使用两个检测端时,操作尤为不便,特别是检测端亦需手持难以固定,以及缺乏可以滑动的安装座来放置测振仪。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滑动测振器,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无需手持操作测振仪,使用两个检测端时操作方便,放置测振仪的安装座的位置可以在轨道上滑动调节以及检测端易于夹持固定等。
一种滑动测振器,其包括机架、滑轨、安装座、测振装置及两个支撑臂;所述安装座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滑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测振装置包括测振仪以及两个检测端,所述测振仪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各所述检测端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测振仪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与两个所述检测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座设置有两个连接端,且两个所述连接端与两个所述支撑臂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支撑臂包括延伸臂与转动臂,所述延伸臂的第一端与一所述连接端枢接,所述延伸臂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臂的第一端枢接,所述转动臂的第二端设置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夹持对应的一所述检测端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设置有弹性连接部与两个夹持臂,其中,所述两个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臂与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所述弹性连接部弹性连接,用于夹持或松脱所述检测端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臂与所述第二夹持臂分别具有C形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形端部设置有片状橡胶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C形端部设置有若干凸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为半球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具有跑道形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为椭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为长条形。
上述滑动测振器,通过设计滑轨,使得放置测振仪的安装座的位置可以方便地在轨道上滑动调节,操作者无需手持操作测振仪即可实现测振,特别适合流水线上的振动检测操作,并且,使用两个检测端时操作非常方便,只需适当地转动延伸臂与转动臂即可,此外,检测端易于夹持固定,易于从支撑臂上拆卸或安装检测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滑动测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滑动测振器的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微著设备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微著设备诊断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07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