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0683.4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1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戴华章;侯冠成;梁梓彦;杨敬涛;张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3/22;F24H3/04;F24H9/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暖 换气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取暖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安装于窗户上的取暖换气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种安装于窗户上的取暖换气扇,包括:具有向室内开口的第一开口10和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开口20的框架30、设有送风单元40、收纳电路板(图中未示)和电源接线部(图中未示)的电气部件收纳盒50、对室内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60。
然而,由于取暖换气扇安装于窗户上,所以当下雨时,雨水会通过与室外连通的第二开口20进入框架30内。此外,当遇到室外温度较低或室内湿气较大的季节,受结露或湿气的影响,也会导致框架30内壁上附着水滴。
但是,因为框架30是长方形,无论是从室外进入的雨水还是附着在内壁的水滴,都会而会有部分积聚在框架30的角落内,无法被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特提供一种既能有效地排水,又安装方便的取暖换气扇。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包括:形成外廓的框架,框架具有向框架内吸入空气的吸入口以及将框架内的空气吹出室外的排气出风口,其中,框架为呈筒状结构,该筒状结构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中,框架呈圆筒形状或椭圆筒形状。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中,框架的排气出风口设置在框架的底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中,框架的最低处设有用于排水的排水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中,排水孔处设有排水管。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还包括:向框架内吸入空气以及将框架内的空气吹出的送风单元;其中,送风单元的排风口处设有用于切换风路的风路切换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中,风路切换部包括:固定在送风单元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从第一端部呈圆弧形延伸至第二端部的风路切换板。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还包括:加热空气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下游侧设有将空气排出室内的循环出风口,根据风路切换部的位置,形成只引导空气从吸入口到排气出风口的排气模式,或形成只引导空气从吸入口到循环出风口的循环模式,或形成引导空气从吸入口到排气出风口和循环出风口的双方向的干燥模式。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取暖换气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框架为呈筒状形状,该筒状形状朝向下方的内壁面呈朝向下方凸出的弧形形状,不管是从排气出风口进入框架内的雨水,还是从吸入口进入的湿润空气凝结成的水滴,都会沿着弯曲的内壁面汇聚到框架的底部后,从设置在框架的底部的排气出风口处排出,从而解决了雨水或凝结的水滴在框架内部的角落积聚,无法排出的缺陷;
(2)在一般的家庭中,大多数安装在窗户的排气扇都是圆筒形状的,故窗户的玻璃上的开孔也是相应的圆形,在以本实用新型取暖换风扇替换排气扇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取暖换风扇的框架是圆筒形状,所以无需更换玻璃,就可以简单进行拆装替换;
(3)在排气出风口的旁边,框架的最低处设置用于排水的排水孔,并且在排水孔处还设有排水管,这样就能在台风时也能将水排出室外;
(4)通过在排水孔处设置排水管,在使从排气出风口进入框架内的雨水可以顺利排出室外的同时,还可以防止雨水从排水孔倒流而进入到取暖换气扇内,最终流到室内,进一步防止雨水倒流进入到室内;
(5)风路切换板为从第一端部呈圆弧形延伸至第二端部的圆弧状结构,也就是说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在的平面上,风路切换板呈圆弧状。
这样,不但能使风路切换板在切换成循环风路或排气风路时不会与框架干涉,而且最大化地利用框架内的空间,使得在同等的风量下,框架的体积最小。另外,圆滑的风路切换板能使经过风路切换板表面的风顺畅地流过,而且风速均匀,减少了乱流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取暖换气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暖换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框架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送风单元和风路切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排气风路和循环风路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中风路切换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B和图7C分别为图2所示取暖换风扇在干燥模式、排气模式和循环模式下空气流动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06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坠(七彩爱恋)
- 下一篇:一种用于推拉窗的通风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