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线材360度全自动抛光机的蜗杆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0469.9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4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林;诸进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林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41/02;B24B4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线材 360 全自动 抛光机 蜗杆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线材360度全自动抛光机的蜗杆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金属线材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退火工艺,及线材再利用剥皮后在金属的表面产生氧化皮层,使金属表面颜色显黑且粗糙。
为了处理线材表层的氧化层,使线材表层达到有光泽,现有的处理金属表面氧化层的方式多采用酸洗的方法去除,这种方法工作效率高,但线材间接触表面易酸洗不到位,酸洗的排酸处理难度较大,对环境污染严重。也有一些采用机械抛光,但都采用直轮抛光,通过线材同多组抛光轮的接触实现抛光的目的,由于抛光轮与线材都是各自自转,线材自转受长度限制,抛光速度慢、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目前需要一种节能环保,可以360度快速的对线材进行抛光的抛光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金属线材抛光机工作效率低,不能360度快速抛光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金属线材360度全自动抛光机的蜗杆调节机构,包括线材调直机构、钢丝轮调节机构和机身,所述钢丝轮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机身内,
所述线材调直机构设置在所述机身的左侧,所述机身的左侧外壁上设有进料口,所述机身的右侧外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正对所述线材调直机构的出料方向;
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内分别设有自转电机和公转电机,所述自转电机的输出轴依次与所述进料口处的第一皮带轮、设于所述机身内的齿轮箱和万向节转动连接;
所述钢丝轮调节机构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万向节转动连接的两个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穿设有对线材打磨的钢丝轮,所述公转电机的输出轴依次与所述出料口处的第二皮带轮转动和设于所述机身内的多个传动滚筒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滚筒的中心面上水平设有一个蜗杆,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调节手轮固定连接,所述蜗杆的中部与蜗轮啮合联动,所述蜗杆的外部两侧分别竖直滑动契合一个齿条,每个所述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定位销固定于上下布置的两个滑动块上,所述滑动块分别与所述万向节转动连接,使所述钢丝轮与线材的工作面接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万向节为十字万向节或球笼万向节。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承接所述调节手轮的轴承座。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传动滚筒设有三个并依次设置于所述机身内的左侧、中部和右侧,四个支撑杆分别依次垂直穿设于三个所述传动滚筒的四角,所述支撑杆使三个所述传动滚筒联动。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除尘风机,所述除尘风机朝向所述机身的底部。
在上述方案中,各所述联动杆与所述传动滚筒的连接处设有轴承,各所述联动杆上分别可拆卸套设有活动支撑座,各所述轴承与其对应的所述联动杆之间通过所述活动支撑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节能环保,结构实用,通过万向节连接两个电机的相互反转,可以使钢丝轮360度快速地对线材进行抛光,不会受线材自转长度限制,并且蜗杆与蜗轮的配合调节可以使钢丝轮与线材的更好地契合接触不易卡死,抛光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滚筒与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钢丝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图1中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金属线材360度全自动抛光机的蜗杆调节机构,包括线材调直机构1、钢丝轮调节机构2、机身3和靠模4,钢丝轮调节机构2和靠模4依次设置于机身3内。
线材调直机构1设置在机身3左侧的支撑板11上,线材调直机构1上分别设有使线材调直的三个压轮14和一个调节轮15,两个压轮14水平平行排列成第一排,另一个压轮14排列在第一排的下方中央,调节轮15位于三个压轮14之间,机身3的左侧外壁上设有进料口31,机身3的右侧外壁上设有出料口,进料口31正对线材调直机构1的出料方向;线材由线材调直机构1中的3个压轮1个调节轮使线材调直后通过进料口31进入机身内3,支撑板11的左侧设有分别可容纳弱弯度与强弯度的线材进入线材调直机构1的上模套12和下模套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林,未经张振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0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鞋盒灯
- 下一篇:一种对流式散热LED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