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铅封电表孔穿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9394.2 | 申请日: | 201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2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刘庆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G01R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胡锋锋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铅封 电表 穿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线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铅封电表孔穿线器。
背景技术
在电表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私自篡改电表读数或者偷电漏电的行为,供电管理部分需要使用铅封将电能表进行封印。只有铅封完整的情况下才认为电能表是安全无篡改的电能表。所以在生产制造电能表时,需要对电能表进行穿孔,把钢丝从电表孔位引出,穿进铅封的孔位,并完成封印。
实际生活中对于安装电表以及水表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来说,常常遇到用铜丝封孔不便的困扰,尤其当电表已经固定安装,需要补加铅封时,缺乏一种合适的工具来使铜丝穿过电表上细小的孔洞,而且多股铜丝拧在一起穿孔,铜丝容易松动,更增加了穿孔的难度,导致人工操作的精准性不高,影响加封速度等。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5818604,申请日:2014年10月10日,发明创造名称为:电能表封印穿孔设备,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电能表封印穿孔设备,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电表体三轴搬运机构、机械手引丝机构、送钢丝机构、穿丝台机构、塑封体移动机构、塑封盒移动机构;该申请案通过塑封盒移动机构将在塑封盒码装好的塑封体送至塑封体移动机构,塑封体移动机构将塑封体送至机械手引丝机构能够抓取的位置,由机械手引丝机构将送钢丝机构上的钢丝以及塑封体抓取至穿丝台机构,而电表体三轴搬运机构也将电表体移动至穿丝台,从而将塑封体通过钢丝封在电表体上。但该申请案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宜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表铅封穿孔不便、穿孔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铅封电表孔穿线器,能使铜丝自动穿过铅封,操作便捷,有效提高了铅封穿孔效率。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铅封电表孔穿线器,包括穿线器本体,穿线器本体包括前穿线端和后穿线端,前穿线端和后穿线端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铅封的两个夹持板,每个夹持板的两侧均开设有与铅封孔相对应的通孔,穿线器本体前穿线端开设有进线孔和出线孔;穿线器本体的后穿线端包括下固定板,下固定板内沿钢丝前进方向设置有内芯,内芯上端面设有开口槽,该开口槽内设置有转头,转头上端面开设有穿槽,穿槽与一侧的通孔、进线孔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钢丝从进线孔进入后依次沿通孔、铅封孔、通孔和穿槽穿出;下固定板上端面还开设有与内芯相平行的进线槽,进线槽与另一侧的通孔、出线孔沿同一直线方向延伸,从穿槽穿出的钢丝穿过电表上的安装孔后再依次经进线槽、通孔、铅封孔、通孔和出线孔穿出;下固定板上方设置有上扣板,上扣板将进线槽和内芯的开口槽封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持板设置于传动螺杆上,传动螺杆上设置有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正螺纹段和反螺纹段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移动螺母,夹持板与移动螺母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传动螺杆的端部设置有螺纹,穿线器本体内开设有与之相配合的螺纹孔,传动螺杆的端部穿过穿线器本体并与转动手柄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夹持板内开设有固定卡槽,铅封嵌入两侧的固定卡槽内进行夹紧。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穿线器本体前穿线端内设置有用于驱动钢丝行进的牵引机构,该牵引机构包括第一传送滚筒和第二传送滚筒,第一传送滚筒和第二传送滚筒转动方向相反,钢丝从第一传送滚筒和第二传送滚筒之间穿过并在进线孔内行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固定板的端部也设置有上述牵引机构,钢丝经该牵引机构驱动在进线槽内沿直线行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固定板和上扣板通过卡扣件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下固定板的侧壁开设有调节滑槽,调节滑块的一端卡在调节滑槽外侧,调节滑块的另一端穿过调节滑槽与内芯的侧壁固连,推动调节滑块能够让内芯沿下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滑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芯的开口槽侧壁上设置有转轴,该转轴与转头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转头上方设置有盖板,该盖板将转头上的穿槽封闭。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9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伪标签
- 下一篇:一种用于应急指挥调配的编组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