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延性混凝土组合抗震墙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88226.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5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发明(设计)人: | 邓明科;景武斌;张思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8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王彩花 |
地址: | 710068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性 混凝土 组合 抗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领域中建筑结构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延性混凝土组合抗震墙。
背景技术
砖砌体结构主要是由砖砌体和砂浆砌筑而成,施工质量差异较大,强度相对较低,离散性大,其抗拉、抗剪和抗弯承载力都较低,且结构整体性较差。在地震中砖砌体墙开裂后其承载力迅速下降,极易发生倒塌,引起震区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我国规范对砖砌体结构的高度和层数有较严格的要求,使砌体结构的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对砖砌体结构的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震害和试验研究中发现,地震作用下砖砌体墙体的开裂和倒塌,主要由于墙体的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不足引起。综上,现有的普通砖砌体墙具有承载力低、易脆性、抗裂和抗震性能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力高、不易发生脆性破坏且抗裂和抗震性能好的高延性混凝土组合抗震墙。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
一种高延性混凝土组合抗震墙,包括砖墙,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所述砖墙表面绑扎有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砖墙灰缝中埋有若干根穿墙L形对穿拉筋;所述L形对穿拉筋设置于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交叉结点处;L形对穿拉筋穿过砖墙与端头钢筋连接。
所述砖墙表面凿有若干凹槽,每个凹槽的间距均不大于600mm,沿墙面呈梅花状布置,凹槽的截面为直径不小于30mm的圆形,凹槽深度均不小于30mm,凹槽内浇筑有高延性混凝土,构成高延性混凝土抗剪力键。
所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涂覆在砖墙表面,将所述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包裹。
所述高延性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35~45mm。
可选的,在所述墙砖的两侧面设置有构造柱。
具体的,在所述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40×240mm。
可选的,所述横向钢筋和竖向钢筋的间距均为150~300mm。
可选的,每根横向钢筋的直径为6~8mm。
另外,每根竖向钢筋的直径为6~10mm。
优选的,所述穿墙对拉钢筋的间距均不大于600mm,沿墙面呈梅花状布置,每根穿墙对拉钢筋的直径为6m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砖砌体墙竖向灰缝内埋入穿墙对拉钢筋,并绑扎分布钢筋,既施工简单,又能大幅度提高砖砌体墙的承载能力,且保证了钢筋网与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对砖砌体墙的约束作用。
(2)本实用新型在砖砌体墙表面布置凹槽,形成高延性混凝土抗剪键,提高了高延性混凝土面层和砖砌体墙之间的粘结性能,保证了面层和砖墙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3)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高延性混凝土抗压强度可达到50MPa以上,极限拉应变可达普通混凝土的100倍以上,具有类似钢材的塑性变形能力,与砖砌体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能,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延性、高耐久性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生态建筑材料。
(4)本实用新型的砖砌体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可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既有砖砌体墙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减少甚至免去强震后修复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向视图;
图中各代码表示:1-楼板,2-砖墙,3-构造柱,4-L形对拉钢筋,5-竖向钢筋,6-横向钢筋,7-高延性混凝土抗剪键,8-高延性混凝土面层,9-凹槽,10-端头钢筋。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高延性混凝土的组分为水泥、粉煤灰、砂、PVA纤维、减水剂和水。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水泥:粉煤灰:砂:水=1:1:0.76:0.58;以水泥、粉煤灰、砂和水混合均匀后的总体积为基数,PVA纤维的体积掺量为1.5%,减水剂的添加量为水泥、粉煤灰和硅灰总质量的0.8%。
上述高延性混凝土的搅拌方法为:首先将水泥、粉煤灰和砂倒入强制式搅拌机中干拌2~3分钟;再加入减水剂和80%的水;然后加入PVA纤维再搅拌2分钟后加入剩余20%的水,搅拌1~2分钟。
以下是发明人提供的关于本实施例的高延性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及其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88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耦合装置和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 下一篇:放大电路